本書是一本有關古埃及神祇的全面指南,囊括了從起源到社會作用等方面的詳細內容。宗教生活是古埃及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則是龐雜的神祇體系。本書考察了埃及眾神--從偉大的奧賽里斯,到一些無足輕重的小神--的發(fā)展、崇拜乃至最終的衰落,以及他們與王權、政治、風俗等世俗領域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這本書中,讀者不僅
本書共十五卷,收集南宋建炎元年(1127)至明末永歷元年(1647),五百二十一年之間,九十七位禪僧傳記。
本研究甄別、匯集與白云宗有關的西夏文資料,主要包括譯自白云宗祖師清覺的同名作品——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正行集》和《三觀九門樞鑰》,白云宗祖師及其傳人所撰作文集——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譯自漢文《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的西夏文本中的插圖“白云宗師資承襲圖”,寧夏靈武出土的《河西藏》遺存西夏文佛經(jīng),以及西夏文《過去莊嚴
本書是一部關于李叔同的傳記作品。李叔同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開中國現(xiàn)代藝術啟蒙教育之先河,他在詩詞、音樂、美術、戲劇、書法、篆刻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造詣,是光耀一時的風華才子和大師級人物。無論入世還是出世,他都向世人呈現(xiàn)了他凡事認真、勇猛而精進的一生。作者從李叔同親友、學生的回憶中,尋訪他的人生蹤跡,為讀者呈現(xiàn)李叔同將豐富
本書是禪學經(jīng)典著作,也是日本著名禪學宗師山田耕云的代表作,日文版1980年出版,后被翻譯成英文出版。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從英文版翻譯過來的,全書含推薦序、自序及正文17章、英文版譯后記等內容。山田耕云之子山田凌云在為本書的英文版所寫的序言中介紹說:“禪是什么?簡單來說,禪就是一種修行,人們通過參與修行來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
本書以寺廟與相關人物為基本線索,根據(jù)長期田野調查和訪談,從歷時性與共時性兩個維度,通過對寺廟壁畫、傳世經(jīng)卷、民間傳說、訪談口述、碑刻家譜等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專題性深入研究,以圖像入史,以文獻解史,以實物證史,厘清了早期黃天道歷史中若干疑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全廟”與“孤廟”、“三普”與“五祖”等概念體系和分析思路。
本書采用比較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以吐蕃時期的四大目錄,即《丹噶目錄》、《旁塘目錄》、布頓《大藏經(jīng)目錄》和德格版《大藏經(jīng)目錄》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題名、卷數(shù)、責任者、分類等方面的異同比較研究。這四部佛經(jīng)目錄將藏文佛教文獻發(fā)展的主要過程串聯(lián)成為一個系統(tǒng),記錄了各個時期的發(fā)展軌跡。通過這四種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的目錄的對比研究
約伯記
西斯廷教堂建成之初是羅馬教皇的私人經(jīng)堂。這座教堂內重要的兩組裝飾壁畫《創(chuàng)世記》和《后的審判》均是由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米開朗琪羅負責完成的,長期以來被視作藝術瑰寶。本書便圍繞這兩組壁畫展開,展現(xiàn)了米開朗琪羅的設計思路、繪制理念以及人物的選材和顏色的考量,從而向讀者展示出米開朗琪羅是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完成如此宏大復雜的繪畫工
本書為聞一多在清華大學的神話課程的講義,也是作者神話研究論文的結集。其中《伏羲考》講述了戰(zhàn)爭與洪水是中國神話體系的源頭,華夏民族的祖先是葫蘆,《龍鳳》講了“龍鳳”的形象的由來;《姜塬履大人跡考》講述了“巨人足跡”隱藏著周朝人的太陽神崇拜;《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講述了東方美神高唐神女的傳說背后隱藏的秘密:《說魚》講述了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