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穆罕默德與啟示,《古蘭經(jīng)》的成書、編排形式、風格、經(jīng)文的歷史分歧,啟示名稱的演變,注釋、翻譯和研究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這部“詳解萬事,向導信士”的經(jīng)典。
《伊斯蘭文化小叢書:伊斯蘭教育與科學》以生動的語言,簡略地介紹了伊斯蘭教育與科學的發(fā)展盛況,它對全面理解伊斯蘭文化有重要參考價值。歷史上伊斯蘭教創(chuàng)建了以寺院教育為中心的、發(fā)達的宗教教育體系,穆斯林各族人民曾在數(shù)學、醫(yī)學、天文學、物理學、地理學、生物學等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
釋伽如來應化事 (特藏本)
南北朝時期是秦漢以后我國政局分裂持續(xù)時間久的時期。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民族心理和傳統(tǒng)觀念,認為全國的統(tǒng)一是正,F(xiàn)象,而分裂則是不正常現(xiàn)象。從中國整個歷史過程來看,應當怎樣評述這一段歷史的地位?舊史學家一般認為,東晉十六國以及北魏和后來的東西魏及北齊、北周時期,是亂世,東晉及南朝是正統(tǒng),其余王朝都不是正統(tǒng)。這種觀點
弟吳宗教源流:藏文
本卷介紹了包括西晉、十六國、東晉的漢族及北方其他各族的佛教。第一章介紹西晉佛教;第二章介紹十六國佛教,以后趙、前秦、后秦為主;第三章介紹東晉佛教。本卷重點介紹了般若學說,佛圖澄、釋道安等人的活動、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
《中國佛教史(第1卷)》是第1卷中國佛教史,書中具體包括了:關于東漢明帝感夢遣使求法說、東漢末年佛教的流行和道教的創(chuàng)立、東漢時期漢譯重要佛經(jīng)剖析、支婁迦讖及其所傳的大乘般若學等內(nèi)容。 《中國佛教史(第1卷)》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圣訓”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言行和穆罕默德所認可的門弟子言行的輯錄。它包括了伊斯蘭教的宗教主張和社會主張,在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中,其地位僅次于《古蘭經(jīng)》。 《圣訓》在我國譯本很少,大部分是節(jié)譯。翻譯坎斯坦勒拉尼注釋的《布哈里圣訓實錄》,這在我國還是首次。《布哈里圣訓實錄精華》根據(jù)伊斯蘭教歷1348年
“擦擦”源自梵語,專指藏傳佛教脫模泥制佛像。是一種用凹型模具,捺入軟泥、壓制成型、脫模而出的小型佛像或佛塔。作為佛教附屬物的擦擦,在西藏成為廣為流傳的信物。本畫冊可幫助國外讀者了解這種被藏傳佛教僧俗視為能消災祈福的宗教圣物,感受和認識神秘的西藏文化。
《我心中的少林》一書選取了近300幅珍貴圖片,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執(zhí)筆,首度向公眾講述他與少林寺之間的深厚淵源。通過該書讀者可以更加透徹地理解少林文化,并感知幾代少林僧人為傳承少林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