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運動》初版于1934年,是亨利·柏格森生前出版的后一部著作!端枷肱c運動》收錄了柏格森在1903-1923年間發(fā)表的文章和會議論義。對于《創(chuàng)造進化淪》的作者來說,這《思想與運動》是后一次機會向廣大讀者介紹其哲學方法:現(xiàn)實應該在時間(綿延)中被思考和理解。同時,這種新的哲學思考方式并不與科學論述相排斥?茖W與哲學
《生命教育怎么教?100本圖畫書告訴你》精選一百部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代表性圖畫書作品,按照生命教育理論體系中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生命及人與自然四大維度,對作品進行歸類細分。并對每部作品進行“重述故事”、“生命教育解讀”、“教學小提醒”、“課堂活動與親子活動設計”,從不同角度對作品的文學審美價值與生命教育實踐功用進行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主辦!恶R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總第16輯,深刻論述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懈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方法路徑,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唯物史觀、物質文化理論、精神理論做了深入研究,對于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以及貫穿其中的科學世
《主體與存在》是作者潛心研究哲學多年的成果。該書三易其稿。且作者熱情很高,希望本基礎性著作,對我國哲學理論方向產生一些突破性和奠基性的影響。本書稿共分6章,主要內容:第一章解答“什么是主體”,以及“主體與自由的關系”之問題。為了解答“什么是主體”的問題,作者別無選擇地引入了兩個也許比“主體”一詞更難說清楚的概念――“神
《世界觀與國際關系理論》的主旨在于揭示世界觀與國際關系之間的隱秘關系并探討其對中國國際關系研究的啟示。本書首先檢視了現(xiàn)代西方世界觀與主流國際關系理論之間的關系,其次分析了作為霸權世界觀的現(xiàn)代西方世界觀的運作機制及其帶來的理論與政治后果,進而討論了中國世界觀對于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所具有的啟示,最后探討了和諧世界觀的思想
《接受與選擇--關于對象視域與人的主體性研究(第2版)》研究的是人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關系問題。本書以人的對象性的歷史的演變對人的影響為邏輯起點,通過對人性之根本、行為之端倪的探索,提出了“人是其對象之所是”的時代命題,剖析了人的受動性與能動性的轉換機制,為人建構了一個新的思維方式:對象視域。 本書
本書集中闡述伽達默爾實踐哲學的核心概念“實踐智慧”,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了實踐智慧概念從亞里士多德經過海德格爾再到伽達默爾的接受過程。全書共六章,包括:亞里士多德主義在當代的復興、實踐智慧概念的內涵、實踐智慧的目的——善、實踐智慧的活動——實踐的考慮、實踐智慧
本書嘗試著以構造形象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從而開辟了一個新的先驗論主體主義的探尋錄像:科學是共同工作的自然科學家的精神成就,科學的對象領域、科學概念和科學命題都屬于自我的構造。為了避免荒謬的“唯我論”陷阱,胡塞爾又將自我進行擴展,由此創(chuàng)建了影響深
《哲學要義(修訂版)》根據我國著名哲學家葉秀山先生在北大哲學系給本科生開設的“哲學導論”課講稿整理而成。它以論帶史,以史顯論,將西方哲學的千年歷程和作者50年來研究哲學的豐富經驗,融合在對哲學理論的論述中娓娓道來,深富哲學的內在張力;哲學的一些理論問題,如哲學的危機和哲學的可能、哲學的權利、形而上學與哲學、存在論的古今
本書圍繞青少年在生存與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探討了青少年生命主體性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分析了影響青少年生命主體性發(fā)展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