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對漢代文化進行研究的書,分為六章。第一章為漢代文化概述,論述了漢代制度文化與物質文化、漢代精神文化、漢代文化特色與形成原因。第二章為漢代思想與學術,主要研究了漢代思想學術發(fā)展概述、漢代學校教育、漢代經(jīng)學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三章為漢代文學,主要就漢代文學概述、漢代散文、漢賦與漢詩、漢代傳記、漢代小說與戲劇展開論述。
巴蜀文化承載著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地區(qū)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繪畫作為人類表達情感和記錄歷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巴蜀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開篇分析了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歷史底蘊,并從多個視角梳理了巴蜀文化的精髓;接著闡述了巴蜀地區(qū)在繪畫藝術領域的發(fā)展脈絡,展示了巴蜀繪畫獨特的
本書將殷周金文分為朝覲、祭祀、祝嘏、賞賜、誥誡等七類,且依據(jù)金文主題類別標準對每一類金文動詞進行語義、語法和語用上的梳理,對金文主題分類作了比較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并采用數(shù)量統(tǒng)計法,全面、詳盡地反映了各類主題用詞的數(shù)量、分布及意義;采用分類比較法進行主題分類和每類動詞的等級分類,大大提高了主題分類與動詞分類的準確性,附錄
盛京是清朝時期東北疆域的政治重心,其由都城到陪都的地位轉變在清代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稿是202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盛京城考古與清朝歷史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種,是國家“十四五”增補項目結項成果,作者利用以往考古發(fā)掘、田野調查等實物資料,結合歷史文獻、碑刻等文字材料,對盛京城城垣、城內建筑遺址、道路、城市功能
盛京是清朝時期東北疆域的政治重心,其由都城到陪都的地位轉變在清代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稿是202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盛京城考古與清朝歷史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種,是國家“十四五”增補項目結項成果,著重于對盛京的行政體制及其管理實踐進行考察,探討其由滿洲都城到國家陪都的文化歷程,涉及盛京當時的軍事地位、經(jīng)濟、財
書稿為第六屆東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分為學術研究、國際傳播和應用實踐三個板塊,附錄收有陳關超《以東坡文化賦能海南自貿港鄉(xiāng)村振興——海南省蘇學研究會推進千年蘇學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調查》。書稿圍繞著東坡文化與海南自貿港建設展開一系列研究和討論,收入了周裕鍇、木齋、阮忠、李公羽等學術成果,集中研討東坡居儋思想文化,致力于以東
《東坡文化年鑒(2022-2023)》由海南省東坡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主持編纂并資助出版,匯輯了2022年和2023年這兩年間與東坡文化相關的重要事件、研究情況、文獻資料和成果目錄,包括東坡文化大事記、研究綜述、論文摘要、新著選評、國內外論著索引等,目的是及時記錄和發(fā)布東坡文化的國內外研究和傳播情況。該書的出版,不僅可以
本書是統(tǒng)一定價、統(tǒng)一銷售的套書,包括《1》《2》《3》《4》《5》五個分冊。本書是呂思勉先生寫給大家的歷史經(jīng)典讀物,它是我國歷史上首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192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長期被用作大學教材與青年“自修”讀物。數(shù)十年里不斷重印再版,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史壇影響極大!吨袊ㄊ贰飞掀疬h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
本書是一本管理類圖書。本書從河北太行山區(qū)紅色遺址遺跡的調查與整理層面結合歷史史實,對太行山紅色遺址遺跡的價值體現(xiàn)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并對數(shù)字化建檔和虛擬可視化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同時以邯鄲紅色遺址遺跡為例進行實證研究,構建邯鄲紅色遺址遺跡數(shù)字化建檔與虛擬可視化實現(xiàn)流程,主要包括數(shù)據(jù)采集與數(shù)字化建檔、基礎模型建立、虛擬場景構
在中國古典文化倍受國人青睞,唐詩更甚!洞筇圃娙送隆酚袝充N書作者蘇纓撰寫,精心選取唐詩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34位詩人的生平,在講述詩人生平的同時,結合詩人在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的環(huán)境和心理,闡述其詩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細致、旁征博引,使讀者在品味唐詩中開闔大氣或婉約動人的悲歡離合時,賞析一篇篇故事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