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硯譜》是記錄清宮所藏歷代名硯的專著,成書于乾隆四十三年。清宮藏硯眾多,乾隆帝恐其失傳遺佚,命諸臣甄別校訂,繪成圖譜,共收錄硯臺240方,編為24卷,另附目錄1卷。全書圖文并茂,詳細記錄每方硯臺的尺寸、材質、形制、出處和原藏者,校對紀年、署款、公私印
北京中山公園原是明清兩代的社稷壇,與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起沿襲周代以來"左祖右社"的禮制建造。1914年向社會開放,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此逝世,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這里是知名社團的匯聚地,行健會、中國畫學研究會、中國書學研究會、中國營造學社、
乾隆八十壽辰之際,從乾隆御制詩中挑選帶有“!薄皦邸弊值募Z120條,制成240方印章,和珅進獻兩組青田印章,金簡進獻兩組銅鍍金印章?傓k萬壽慶典的官員用其所進印譜印文樣式,用緙絲和刺繡工藝制成《寶典福書》《元音壽牒》冊頁。故宮現(xiàn)收藏四套。天津市文物交
此書通過實地調查對湖北依然留存的寺觀鐘進行考察,共收錄宋至清代銅、鐵質寺觀鐘44口,詳細介紹了這些寺觀鐘的所在位置、材質、年代、形制、尺寸、裝飾紋樣、銘文內容等。并結合傳世文獻整理了7口寺觀鐘的資料,是實地調查的有效補充。本書還開展全國范圍內湖
本書為人物傳記,講述主人公王舜的勵志人生。全書以時間為序,講述主人公從童年到暮年,通過不懈追求最終羽化成蝶的經(jīng)歷。少年時期,他飽經(jīng)生活的苦痛和艱辛,依舊創(chuàng)造條件堅持讀書;青年時期,他在農(nóng)村接受時代風雨的洗禮,后他從農(nóng)村走向城市,任教、從政。他熱愛文學、熱愛攝影、熱愛文史研究,熱心文化事業(yè)。他在每一個崗位都留下奮斗的足跡
《正史考略》于1931年1月由北平文化學社出版,是范文瀾第一部歷史學或史部目錄學著作。本書的編寫,大體上也是基于他講授《國學要略》史部和《史通》的講義整理修訂而成。書中對《史記》至《明史》二十四部史書,分別作了具體的評介,其間評論得失,多有創(chuàng)意。書前緒言論述了《春秋》《左傳》以來的史學源流。他認為,司馬遷以來的所謂“正
《中國史學史長編》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民國的首尾完整的中國史學發(fā)展通史。它采用編章體,以專題化的方式分期論述中國史學的發(fā)展脈絡,涵蓋史家、史書、史官制度、修史活動等方方面面,并且采取了概要加文選的模式行文,特點獨具。全書70萬字,涉及史著449部,論及史家約600人,其規(guī)模遠超此前史學史著作,成為新中國第一部貫通古今的
談到司馬相如,人們總是想到他在辭賦上的文采飛揚,或是與卓文君的浪漫故事,卻往往忽略了他還是安邊、開邊的功臣。司馬相如開拓西南的過程中,一路撤銷舊時的關隘,疏通靈山的道路,在孫水源頭架起橋梁,把漢王朝疆域向西擴展到沫水、若水一帶,向南達到以牂牁江為邊界,使得冉夷臣服,駹夷順從,平定了笮,保全了邛,占領了斯榆,攻取了苞滿。
編修地方志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在2000多年的傳統(tǒng)中,地方志書官職官修的權威特性使得地方志在資政、教化、育人方面的效用代代傳承,弦歌不輟。方志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歷史貫通性、民族區(qū)域性、客觀權威性、法律證據(jù)性、資政輔治性,有著豐富獨特的內涵和價值。2019年7月16日,走向世界的中國地方志——第二屆方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