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師者》講述60位教齡達到40年的“全國教書育人楷!钡墓适。這60位銀齡楷模來自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領域。他們有的矢志科技攻關,取得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有的深耕教學方法,推動提升教育質量;有的扎根基層一線,托舉學生成才夢想……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本書通過充分展現新時代優(yōu)秀人民教
本書尋訪了全國各地扎根于鄉(xiāng)村教育的40位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聆聽他們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的勵志故事,挖掘、記錄他們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感人事跡,追問他們扎根鄉(xiāng)村,從事教育工作的動因,進一步探討如何提升鄉(xiāng)村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探究對鄉(xiāng)村教育的合理化建議。這40位鄉(xiāng)村教師來自全國23個省級行政區(qū),其中少數民族地區(qū)教師9位,男女比例1:1
錢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先生詁經譚史,學貫四部,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真正全面精通文史的一代碩學通儒、文章巨擘。錢基博先生一生著作頗豐,學術成就巨大,此書即先以梳理錢基博先生人生理路為起點,著重闡釋了先生的國學背景、對國學的基本看法、對國學學習與研究的理論方法以及先生具體在四部之經史子集
黃侃(1886—1935),字季剛,又字季子,湖北蘄春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亦是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國學大師。本書以黃侃之“生平”與“學術”兩個維度考察黃侃先生極其復雜一生。在本書之“生平篇”,作者詳細記述了黃侃先生“辛亥革命先驅”的革命生涯和曾被貶為“有文無行,無恥之尤”的跌宕起伏婚姻經歷,具傳奇色彩,頗具亮點。本書
劉永濟(1887一1966),字弘度,號誦帚,湖南新寧人。他是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國家一級教授,也是20世紀著名的詞人,其在古典文學有關“屈賦”、《文心雕龍》以及詞學等研究領域成果卓著。本書堅持以學術探討為中心,通過對劉永濟先生學術背景的考察、學緣關系的辨析、學術場域地考索、學術實踐的剖析以及整體學術生態(tài)的考察為基
湯用彤(1893—1964),中國著名哲學史家、佛教史家。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F代中國學術史上會通中西、熔鑄古今的國學大師。與陳寅恪、吳宓并稱“哈佛三杰”。書稿對湯用彤的生平和著作進行詳盡、準確地介紹,并加以評述,湯一介為是書序言,贊其“是關于用彤先生最為詳實完整的一部傳記,細節(jié)考辨
本書將陶瓷官窯放在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去觀照,將官窯的出現視為我國古代制瓷業(yè)和陶瓷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與當時社會物質生產發(fā)展和社會制度的產生分不開的。作者深入探討了宋代官窯制度的產生和發(fā)展,并在此基礎上展望了宋代陶瓷官窯文化在當代的經濟和文化價值,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意義。全書主要內容是對中國宋代官窯文化的基本理
許興亞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資本論>導讀》課題組主要成員。曾兼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作為河南大學自己培養(yǎng)的學者,他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建設和經濟學科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本書
《清代奏牘文電匯編》(第二輯)包括《清五朝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等條陳密奏》《清代六部文案手折》《康熙疏稿奏章五種》《稀見清咸豐軍事外交諭令秘件》等十多種歷史文獻,收錄清歷代官署奏疏、大臣密奏、揭帖、奏議等,涉及洪承疇、龔鼎孳、孫承澤、金之俊、王鰲永、沈惟炳、馮銓等人和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各地總督巡撫等。此次出版,
《乾隆元和縣志兩種》包含乾隆五年本《元和縣志》和乾隆二十六年本《元和縣志》。乾隆五年本《元和縣志》由沈德潛纂修,凡32卷首1卷;乾隆二十六年本《元和縣志》由徐治修,沈德潛、顧詒祿纂,凡36卷。因元和縣系從長洲析出,故兩部縣志體例遵《康熙長洲縣志》,分設建置、疆域、城池、職官、兵防、風俗、稅賦、物產、人物、藝文等卷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