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或《春秋內(nèi)傳》,是古代編年體史書、散文作品集、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之一,是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清代經(jīng)今文學家認為經(jīng)西漢劉歆改編,而近代則多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左氏根據(jù)各國史料編集而成。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
〔元〕于欽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元地方志,四冊六卷。所敘以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般陽、濟南三路為主,并附述古代曾為齊邑的高唐、禹城、長清、聊城、東阿、臨邑等縣。內(nèi)容分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八門。作者齊人,又官齊地,見聞較確,敘述簡賅,為地方志中的善本。清代四庫館臣稱其“援據(jù)
2008年6月,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共計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7項),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通知》(國發(fā)〔2005〕4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05〕18號)要求,進一步貫徹&ldq
《黑圖檔》為“國家“十二五”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364。項目名稱:黑圖檔。規(guī)劃文件:新廣出辦發(fā)201476號。規(guī)劃序號:38!逗趫D檔》為康熙元年(1662)至咸豐十一年(1861)間盛京內(nèi)務府文書抄存檔案。《黑圖檔·乾隆朝》收入乾隆朝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京來京行檔案100卷,7千余件檔案,多數(shù)
本書包括《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部史書。用本紀、列傳、表、志等統(tǒng)一的體裁的編寫。除第一部《史記》是通史之外,其余皆為斷代史。本
本書編者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和人物為緯,穿針引線,縱橫交織,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開始。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現(xiàn)。為讀者提供了了解歷史的捷徑。詳實的歷史片斷,彌足珍貴的圖片,加之細膩的筆法,簡潔的語言和親切的文風,清晰地勾勒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歷史人物的真?zhèn)紊茞,也使得此書成為名副其實的掌上歷史博物館。
本書打破傳統(tǒng)的人事物摻雜混說的編排方式,加以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將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按“概述”與“紀事”兩部分分別記述,力圖達到條理清晰、言簡意賅、直觀通達之效果。再加以精當準確的插圖,通俗生動的文字敘述,給人清新明快、輕松舒怡之感。
本書是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它不同于前代史書所采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nèi)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后,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tǒng)。
《沙頭里志》系曹煒于順治17年(1660)首創(chuàng)。是書共十卷,摭拾采諮,精詳悉備。系統(tǒng)記載了太倉封域、風土、物產(chǎn)、營建、水利、選舉、職官、人物、藝文、祥異等方面的社會史實。至乾隆間,因時勢變遷,陸松齡廣采眾說,加以增訂。立目略異于曹志。地所記域兼及穿山、戚浦,并于曹志記事后有疑問者,均加按語,予以考證,頗見謹嚴。
明代萬歷年間所修的一部鎮(zhèn)江地區(qū)的方志。全書36卷圖1卷,下設郡邑志、山川志、戶口志、賦役志、官守志、士品志、文翰志、雜志等大類。各大類下又分設建置沿革、鹽鈔、均徭等細目。此書收羅宏富,內(nèi)容極為豐富,是研究明代鎮(zhèn)江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狀況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