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國保存較完整、系統(tǒng)、集中的重要歷史文獻和珍貴民間文書之一,主要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為代表的清水江、都柳江和舞陽河流域苗、侗等少數(shù)民族,在以木材種植和采運貿易為核心的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生產中,為處理山場田土買賣、租佃所產生的復雜土地權屬關系、杉木種植采運收益分成以及特殊歷史時期地方重大事件等留下的大量契
本書是吳元豐、厲聲等專家學者在2012年8月集團公司出版的《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匯編》一書的基礎上,翻譯整理而成。該書將《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匯編》(11-20冊)輯錄的檔案文件,都逐一翻譯成漢文,原則上保持原書的編排秩序,每一冊分滿文本和漢譯本,將滿文本與漢譯本對照,方便專家學者們的使用和研究。本書的時間跨度從乾隆二十年(1
本書對閩浙贛革命根據(jù)地的歷史資料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內容涵蓋黨、政、軍、群、經濟、文化、教育、民生等門類,類別主要有文件、決議、報告、信件、電文、報紙、刊物(含中央蘇區(qū)報刊)和講話、訓令、文章等。這些文獻真實記錄了方志敏等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辛歷程,展示了黨的忠誠戰(zhàn)士矢志不渝的堅定信仰,反映了黨在局部執(zhí)政時期一心為民的崇高
本書收錄六十二種北京地區(qū)的舊志。除上述所收文獻外,北京地區(qū)仍有部分舊志未能予以影印,經北京市方志館多方奔走,又陸續(xù)采集到二十種舊志和類似志書的著作,包括清朱彝尊《日下舊聞》(康熙二十七年刻本),清孫承澤《天府廣記》(清鈔本)等。此次出版仍沿用《集成》體例,并為一輯,名之為《續(xù)輯》。其中,原書模糊不清、漫漶之處,予以保留
本書系民國時期云南重要的歷史要籍,全書八十卷。上起1912年,下限至抗日戰(zhàn)爭結束。此次重新整理出版,聘請原云南省圖書館館長王水喬研究員,以云南省圖書館館藏原稿,對書稿的體例卷帙重新厘定,對書稿中存在的訛脫倒衍漫漶不清進行辨識?,對藝文、石、人物等章節(jié)薄弱之處進行補寫,使之成為一部內容完整、首尾通貫、符合目前學術界研究
地方志書除了“資政、育人、存史”三大功能外,還具有“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xù)史之無”的存史價值。明嘉靖《吳江縣志》共28卷,首1卷,首卷為舊序、繪圖。其余28卷以“志”分類。地理志設沿革、疆域、山水目;建置志設城池、橋梁、柵壩、公署、學校、表坊、古跡、園第、墓域、形勝目;食貨志設戶口、土田、物產、貢賦、徭役目;
本書是《宋史》校錄本,以光緒元年浙江書局刊本為底本,據(jù)元刊本?保a出卷二百九十二《田況傳》一葉。
外務省通過此次調查,全面掌握在華外國公共設施,可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更好地制定今后對華政策,亦是目的之一。 本論叢主要分為兩卷,第一卷主要是外務省下達的指令及日本駐中國北方地區(qū)五座使領館提交的報告,第二卷主要是日本駐中國南方地區(qū)五座使領館提交的報告。本次收錄的日文檔案具有較高的學
處于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發(fā)展考慮,二戰(zhàn)前有關日本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書籍,尤其是日本侵華政策方略的論著和資料被大量翻譯。從事中日文化研究的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實藤惠秀在研究這一段歷史中談到:“這時中國研究日本的決心甚為強大,出版了許多日本叢書之類,固然有彼等本身研究所得者,但大多數(shù)是翻譯日本人關于日本的著述的。尤其
一九一一~一九二七年間,漢譯日文書達到五百三十七種;而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間,漢譯日文書達到一千五百八十三種。內容涉及文學、哲學、經濟和法律等學科領域,特別是日本有關唯物史觀的著作幾乎都被翻譯成中文,很多經典名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處于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發(fā)展考慮,二戰(zhàn)前有關日本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