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華編三八)》收錄《周禮疏》卷三十二至卷五十,包括《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記》,以及司馬光《周官新義》。 《周禮》舊題《周官》,全書分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掌治、教、禮、政、刑、事六典。王莽時《周官》列入禮經(jīng),易名為《周禮》,歷代經(jīng)學大家皆有注疏,其中以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最為有名!吨芏Y》
《儒藏(精華編三七)》收錄《周禮疏》卷一至卷三十二,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周禮》舊題《周官》,全書分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分掌治、教、禮、政、刑、事六典。王莽時《周官》列入禮經(jīng),易名為《周禮》,歷代經(jīng)學大家皆有注疏,其中以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最為有名。《周禮》傳為周代行政綱領(lǐng),后代統(tǒng)治者多
《清儒學案》是民國時徐世昌組織人力編纂的一部學案體的清代學術(shù)史著作,其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收錄清代在學術(shù)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共正案一百七十九人,附案九百二十二人,諸儒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每人略述生平學術(shù),選錄其具有代表性的學術(shù)文章,記載其主要事跡。取材廣泛,體例嚴整,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shù)文化項目。本冊收錄南宋理學家真德秀的作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簡稱)《讀書記》),全本共六十一卷,其中甲記三十七卷,首論性心情,繼之以論學,從“天命之性”至“鬼神”又各分小類,頗具匠心。乙記下二十二卷,記載虞夏至唐李德裕間名臣賢相事業(yè),古今興亂治忽之故犁然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shù)文化項目!度宀亍肥珍涀韵惹刂燎宄Y(jié)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jīng)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xiàn)儒家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相關(guān)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盡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 《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明成祖永樂十四年由黃淮、楊士奇
本書是《儒藏》“精華編”第二二四冊,屬集部,收錄《梅溪先生文集》和《文定集》。 《梅溪先生文集》是南宋名臣王十朋(1112—1171)的文集。王十朋一生游歷甚廣,勤于著述,生前即自編《梅溪前集》《梅溪后集》。紹熙三年(1192),次子王聞禮將其著述編為《梅溪先生文集》五十四卷,是為宋紹熙本,原本今已不存。后世流傳的王十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shù)文化項目!度宀亍肥珍涀韵惹刂燎宄Y(jié)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jīng)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xiàn)儒家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相關(guān)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盡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 《朱子語類》按內(nèi)容分為二十六門,所輯為朱子與門人弟子來往問
《四書集傳大全》在《儒藏》(精華編)中分為114和115兩冊,此為第115冊。《四書集注大全》沿用朱熹后學慣用的集疏體,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等某家宋元人注為主,采注者其他說解以及其他學者的說解為疏,保留了大量宋元朱熹后學的經(jīng)說和思想資料,對明人士風有正面影響;由于四書在科考中具有崇高地位,士人從《四書集注大全》中學習
《四書集注大全》在《儒藏》(精華編)中分為114和115冊,此為114冊!端臅⒋笕费赜弥祆浜髮W慣用的集疏體,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等某家宋元人注為主,采注者其他說解以及其他學者的說解為疏,保留了大量宋元朱熹后學的經(jīng)說和思想資料,對明人士風有正面影響;由于四書在科考中具有崇高地位,士人從《四書集注大全》中學習程朱
《儒藏(精華編一〇〇)》收錄《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分小洞呵镒髠鳌贰洞呵锕颉贰洞呵锕攘骸贰墩撜Z》《孝經(jīng)》《爾雅》《孟子》部分!妒(jīng)注疏校勘記》一書,清阮元撰。阮元生于書香門第家學淵源;本人師從戴震,為徽派樸學之重鎮(zhèn)巨擘;乾隆進士,歷任高官,在儒生中頗有號召力。有感于當時通行之毛本經(jīng)書錯舛流沿,阮元以其與自藏善本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