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收藏于孔子博物館的榜書《論語》全文的掃描縮印本。全文以山東友誼出版社楊朝明主編《論語詮解》中《論語》原文為底本,以中華書局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中華書局魏人何晏集解《論語》為參照,用顏體在四尺斗方宣紙上書寫一個字的形式,抄錄了一部完整的《論語》,共15922字。另用印29方,有《論語》每篇一印20方,由篆刻家張
本書為原版影印書!杜袛嗔ε小,德語,出版于1790年。該書認為人的心靈分為知(認知)、情(情感)和意(意志)三部分,知和意分別對應(yīng)于現(xiàn)象界和本體界,或自然界和道德界,并且提出通過與情感對應(yīng)的審美判斷力來溝通兩者,達到知和意、現(xiàn)象界和本體界或自然界和道德界的統(tǒng)一?档略谠摃羞對藝術(shù)、天才、想象力、判斷力、審美意象、
中國哲學通史(全10冊)
本書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余則,內(nèi)容涉及修身、養(yǎng)性、立言、立德、為學、致仕、立業(yè)、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達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超凡脫俗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本書選擇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為底本,此為清代善本,今以線裝形式影印出版,具有版本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書以明隆慶六年《王陽明全集》為底本,將《王陽明全集》流傳至今的文錄、文集、詩集、書牘、公移、年譜等原著文章翻譯為現(xiàn)代白話,能夠讓讀者了解王陽明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主張、詩文成就以及他人對其的評價,從中可探尋王陽明思想的脈絡(luò)和精髓。本書由10卷組成,分別為傳習錄1卷、文集2卷、詩集1卷、書牘1卷、別錄3卷、年譜1卷、世德紀
本書以《中國叢書綜錄·道家類》、《中國古籍總目·道家類》為選目基礎(chǔ),選擇優(yōu)良底本,匯集《道藏》未收神仙傳記文獻,如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宋勛《歷仙傳補》、清春帆老人匯輯《神仙通鑒摘錄》等十余種影印出版,可為學術(shù)界研究明清道教信仰、道教哲學、道教文化提供豐富的一手文獻資料。
本書簡稱《傳習錄》,是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馬明代大儒王陽明的講學語錄,由其門生輯錄而成。王陽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本書分上、中、下三卷。
該項目薈萃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歷史上《近思錄》文獻的六百余種代表性版本,對這些版本做敘錄,剖析版本遞序、分辨版本源流、詳解版本形態(tài)、判斷版本價值,體例科學,考辨詳盡,文獻豐富,判斷精準。本項目除版本敘錄外,兼有考證,提高了古籍版本整理的學術(shù)含量。并配以精美書影,便于讀者直觀感受。本項目在《近思錄》文獻版本領(lǐng)域做到了集大
本書是《子藏》系列叢書中的一種。收錄目前所知有關(guān)諸子白文本、注釋本、輯佚本、校勘本及相關(guān)綜合研究著作,整合為精裝十六開本五十冊予以出版。這些文獻的收入,不僅充實了版本系統(tǒng),也為學界提供了豐富的原始文獻,必將推動相關(guān)研究。
本書收錄目前所知有關(guān)《墨子》白文本、注釋本、輯佚本、?北炯跋嚓P(guān)研究著作,整合為精裝十六開本六十冊予以出版。這些文獻的收入,不僅充實了《墨子》版本系統(tǒng),也為學界提供了豐富的原始文獻,必將推動墨子及相關(guān)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