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之維:中日文學散論》是對幾位古代士子和現(xiàn)代作家的人生和作品所作的同情性理解和闡釋形成的文字。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作者試圖以心靈體驗的方式去理解作家和作品,結合對生活、文學和藝術的感悟、理解和反思,揭示其故事的意蘊、文字的魅力和審美的情韻;期望能夠通過個人的心靈“小世界”,認識、理解和闡釋文人士子的人生和精神世界,
鐘泰(1888—1979)為現(xiàn)代學術思想大家,畢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學,尤精周秦諸子,下及宋明理學,融會貫通,博采眾長,成一家言。2021年末,《鐘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單行本,以應大眾之需。第一批包括《中國哲學史》《國學概論》《理學綱領》《古詩講義》四種。鐘泰之學,根本六經,精通諸子,世所共曉,然其于文章一道,亦
本書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分為三個十年,即1917年—1927年、1928年—1937年6月、1937年7月—1949年9月,是為本書的三編。通過這三個十年,展現(xiàn)了這一通稱為“現(xiàn)代”段落中的“文學現(xiàn)代化”的進程,包括對傳統(tǒng)文學的歷史性變革與改造,對外來文學資源的改造和運用,文學語言與形式方面的變革,及其在“思想的現(xiàn)代化”與“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是古人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藝術創(chuàng)作經驗的總結,有別于西方文學理論批評。作者把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發(fā)展分為古代和近代兩大階段,五個時期:先秦萌芽產生期、漢魏六朝發(fā)展成熟期、唐宋金元勝利擴展期、明清繁榮鼎盛期和近代中西結合期。全書共五編,計35章。上卷17章,論述了從先秦、漢魏六朝到唐代的文學理論
本書為作者對《紅樓夢》殘本的續(xù)寫,《紅樓夢》殘本八十回,讓熱愛紅學的人意猶未盡。遂依據(jù)第一回及第五回太虛幻境判詞和紅樓夢曲所預示的人物命運,對紅樓人物中的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寶琴、探春以及紅樓奇男子柳湘蓮的故事予以延申進行再創(chuàng)作,寫成紅樓續(xù)書?紅流三部曲,包括《榴花紀》、《桃葉渡》、《凌波行》三冊!都t樓夢》是經典巨
《板貓久的奇異幻想錄》是一部奇幻小說,以“我”與板貓久的對話為線,用講故事的方式,構織起兩位年輕個體關于存在的全部演繹與深度思考。 第八百七十五號創(chuàng)世神:甲世界模擬出了乙世界,但去除了乙世界中的視覺元素,研究生物是否會進化出與視覺相匹配的器官和概念;模擬出來的世界在模擬世界中繼續(xù)模擬出了模擬世界。由此發(fā)出追問,現(xiàn)實世
本書主要描寫了八年前,夏樂的父親突然失蹤,十七歲的夏樂循著父親的足跡進入父親曾經作戰(zhàn)的部隊。她執(zhí)行過數(shù)次危險任務,立過功,卻始終沒有得到父親的半點消息。夏樂身體再跟不上高強度的訓練,于是她選擇退役。夏樂始終相信父親未死,為了找到父親,夏樂決定重新?lián)炱饘W過十年的音樂參加原創(chuàng)音樂比賽,去娛樂圈闖蕩,她想著只要站到高處,父親
章回小說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成就,其獨特的形態(tài)體現(xiàn)出中國小說的最大特點。晚清以來的現(xiàn)代通俗小說繼承了章回小說的傳統(tǒng),在故事、文體、結構、語言等方面,可以清晰見出兩者之間的血脈關聯(lián)。本書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花月痕》《兒女英雄傳》這八部著名的古典章回小說的現(xiàn)代接受為基礎,
本書是對陳與義詩的細讀和通論,重點集中于其避亂金兵侵擾五年半羈旅中的詩作。其中一條分析主線,將著眼于驚天巨變和顛沛流離是如何助其在不擯棄宋詩精雅詩風和精熟詩藝這一共同愿景的同時,重振詩作中的道德和情感原力。第一部分的三章探討陳與義深受江西詩派影響、帶著典型北宋晚期詩風和慣習的早期詩作,特別是蘊含于其間的寫作偏好、模式和
本書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課教材和參考書,初版于2002年,2013年修訂出了第二版,累計印刷四十余次,銷量達50萬冊,在同類教材中發(fā)行量算是很大的。不同層次的大學都在用,使用范圍很廣。 本次修訂出版第三版,保持了原第二版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有選擇地補充融入了學界和編者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書試圖通過重點作家作品的分析,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