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位心理學者在陪伴妻子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妻子在面對死亡威脅時對生命的渴望,記錄了醫(yī)務工作者對絕癥的探索與無奈,記錄了丈夫以科研的精神剖析自己心態(tài)變化的歷程。在三年的艱難陪伴中,作者同時身負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重任,在摯愛、生命、責任面前,作者又面臨著怎樣的抉
巴金(1904—2005),本名李堯棠,中國現(xiàn)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家》《寒夜》等。廉尚燮(1897—1963),號橫步,韓國現(xiàn)代小說家,代表作品有《暗夜》《萬歲前》等。本書以巴金和廉尚燮的整體作品為研究對象,圍繞“離家”和“歸家”敘事過程進行比較研究,考察其敘事是如何回歸家族這一命題。本書以社會、個人層面為中心,考察了
本書記錄了作者工作之余的思考與生活,有對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思考,也有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本書作者按照進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庭長、直到副院長,這樣一個時間順序來敘述,刻畫基層法官艱難、堅守和韌性。這群默默無聞的法官,消化了四級法院總數百分之八十的案件。本書從第一視角描繪了基層法官工作的辛勞和奉獻、擔
本書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秦山核電站創(chuàng)業(yè)史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忠實記錄秦山核電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走向國際、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通過大量的人物采訪、回憶和鮮為人知的史料,以文學的手法,深度挖掘中國自主核電建設的歷史,向世界展示“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的紅色火種,展現(xiàn)企地共融、互相賦能的浙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
本書是以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文風物為主題的宋代詩歌選編本。本書的內容旨在對散落在各典籍里的宋詩文化瑰寶進行收集精選,整理出了一條以苕溪為“線”,徑山、洞霄為“點”的余杭“宋詩之路”。宋詩是宋韻文化的重要內容,余杭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兩宋期間,蔡襄、王安石、蘇軾、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等諸多詩人留下了許多關于余杭山水、勝跡、人物酬
本書是羅仲鼎教授所編選的唐宋詞小令選本。是在本社《千首唐宋小令校注》基礎上所作的刪減壓縮而成。對于一般讀者來說,一千首的數量雖能較完整反映唐宋小令的整體面貌,但閱讀起來還是嫌多。壓縮至三百首左右,盡可能保留其中的精華,以便更廣大的讀者閱讀欣賞。為了讓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藝術特點,本書對入選作品做了簡單的注解。注
本書主題部分為劇本,每個劇本均以廉潔家風為主題,結合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廉潔家風的優(yōu)秀作品而創(chuàng)作。從戰(zhàn)國時期到明清時代,涉及孔子、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周敦頤等人物,他們的家風家訓、詩詞歌賦,以及與他們有關的歷史文化故事等,以劇本的形式,被“00后”大學生巧妙地演繹出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劇作之后,又
本書是高級教師、衢州名師賴建平出版的散文合集,書中收錄了他曾經在報刊、雜志、網絡上發(fā)表的多篇散文隨筆。散文里有許多“小人物”的記錄,正如作者所說“無數螻蟻一般的小人物,以常人難以察覺的力量,在默默影響歷史的進程”。書中還有許多賴建平老師對朋友、父母、妻子、女兒的描寫,以及自己選擇獻身“小語界”又離開講臺的心路歷程。因為
本書是詩人柳文龍的一部詩集,收錄其詩歌近200首,全書分為5個小輯,即:“無雪的日子”“或許,你我”“美麗溫度”“綠肥紅瘦的山峰”和“大海在退步”。詩人抓住一事一物、一草一木,用一顆敏感之心、尋常之心,去貼近日常生活,記錄杭嘉湖平原的季節(jié)交替、風物人情、歷史輪回。本書的詩歌語言優(yōu)美雋永,詩人偏好古典的情懷和意象,古雅幽
本書是一部觀點新穎、視野開闊、信息豐富的兒童文學論著,它以10章的篇幅,分別對新時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態(tài)勢進行了描述,對新時代兒童文學的問題和走向進行了分析和瞻望。還分別就新時代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童話創(chuàng)作、幻想文學創(chuàng)作、兒童詩創(chuàng)作、兒童散文創(chuàng)作、兒童戲劇創(chuàng)作、兒歌創(chuàng)作和繪本創(chuàng)作等進行了掃描,呈現(xiàn)了一幅幅生動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