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章、節(jié)的內容力求精練,博采眾長,一般都含有基本教材與補充教材雙重構成的因素,同時,蘊有教法的內涵。執(zhí)教者可根據本地區(qū)、本單位學生的實際水準相應靈活地進行處置,或選講、略講,或突出重點、難點。課堂練習與習題部分,亦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或泛選、精選或側重于寫作,或側重于分析。唯在第一卷第十五章之前,寫作與分析適宜兼顧并重;爾后,前者的要求和比重可以逐漸減弱;后者的要求和比重則可逐漸增強。
1991年12月,全國高等師范院!昂吐暯虒W改革與建設研討會”在廈門大學舉行。國家教委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楊瑞敏副司長、藝術教育處楊力處長、全國高等師范院校理論作曲學會姚思源會長發(fā)來了賀信。
研討會共八天,在“集思廣益、求實創(chuàng)新、和諧奮進”的精神感召下,來自全國二十個省市(包括國家教委直屬重點院校、文化部屬院校、地方院校)近三十位代表宣講了二十五篇論文、介紹了經驗、交流了十余套教材;聆聽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音樂學院前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桑桐教授題為《西歐音樂中和聲的應用、理論與教學發(fā)展概況》的學術報告;上海音樂出版社音樂舞蹈編輯室主任王秦雁副編審《關于編輯出版音樂書籍工作流程和規(guī)范的概述》;觀摩了珠!白呦21世紀電腦文化藝術中心”的音樂電腦作曲系統(tǒng)的表演;研討會主席團負責成員、高師理論作曲學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音樂系主任祁光路教授、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何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分別以《反思過去、把握現在、拓展未來——編纂高等師范院校和聲學通用教程構想》、《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和聲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為題作了中心發(fā)言。在這一基礎上,與會代表形成了編纂《和聲通用教程》的共識,明確指出《和聲通用教程》必須適合我國的國情,弘揚民族文化,為基礎教育服務;同時,又要順應當代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突出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原則,努力同國際音樂文化教育接軌,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的音樂文化素質,使之無論在思想水平、教學水平、科學水平、文圖水平、風格特色以及出版效益等諸方面都能達到新的高度。
為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與會代表經過充分醞釀、民主協(xié)商,建立了擁有十五位知名教授組成的高等師范院!逗吐曂ㄓ媒坛獭肪幬瘯J可了編委會領導成員的人選。(見前頁名單)
編委會為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在編纂過程中,深入學習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國家教委《關于發(fā)展與改革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開展了對中小學優(yōu)秀音樂教師素質和關于“在高中開設音樂課”情況的調查研究;全面地回顧了建國以來國民音樂教育的歷史和現狀,認真總結了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各個歷史時期所積累起來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就為編委會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繼承的關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改革既要傷筋動骨,追蹤世界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又要遵循藝術教育與學生認識的客觀規(guī)律;從沿海、邊遠地區(qū)存在著發(fā)展不平衡的事實出發(fā),既要開闊專業(yè)的適應面,貫通地區(qū)差異多樣性的要求,又要體現師范性、先進性、獨創(chuàng)性的特點,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于新世紀復合型音樂教育人才的需要。
據此,編委會一致認為本教程編纂的對象應該包容高等師范院校(含音樂院校師范系、音樂教育系)全日制?啤⒈究;委培?啤⒈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音樂專業(yè)(師范類)?、本科;高等成人教育夜大學音樂專業(yè)?、本科;三溝通、三結合(電視教育、函授或業(yè)余培訓、自學考試)中學教育專業(yè)、小學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方向?啤⒈究;在職大專音樂骨干教師進修、音樂文化干部培訓以及涉外音樂教育培養(yǎng)、培訓等學員。
序
第一章緒論
一、旋律與和聲
二、單聲部音樂與多聲部音樂
三、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
四、旋律與和聲的意義和作用
五、和聲學
六、三度疊置和弦與非三度疊置和弦
七、傳統(tǒng)和聲、調式和聲與近現代和聲
習題
第二章四部和聲
一、四部和聲是多聲部寫作的基礎
二、四部和聲的記譜方法
三、和弦音的重復
四、三和弦的旋律位置
五、和弦音的排列法
六、原位三和弦的六種排列方式
習題
第三章和聲進行與和弦功能
一、三和弦的標記
二、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
三、不同三和弦之間的關系
四、和弦連接中的聲部進行
五、和弦的連接法
六、和弦連接的力度作用
七、和弦的功能體系
八、和聲進行的邏輯
九、和聲的終止式
習題
第四章用正三和弦為平穩(wěn)旋律配和聲
一、怎樣選擇和弦
二、和弦連接的要領
課堂練習
三、配四部和聲的步驟
課堂練習
習題
第五章同和弦轉換
一、同和弦轉換的作用
二、同和弦轉換的方法
三、同和弦轉換的應用
習題
第六章用正三和弦為跳進旋律配和聲
一、四五度關系和弦連接中的三音跳進
課堂練習
二、二度關系和弦連接中的兩種跳進
三、終止時的反向八度跳進
課堂練習
習題
第七章為低音配和聲
一、為低音構思旋律的可能性
二、為低音配和聲的幾種方法
習題
第八章和聲寫作與和聲分析
一、和聲寫作
二、和聲分析
三、和聲分析中有關和弦外音的說明
習題
第九章為歌曲配和聲(一)
《小星星》
《送別》
習題
第十章正三和弦的第一轉位——六和弦
一、六和弦的特性和作用
二、六和弦的重復與式樣
課堂練習
三、六和弦連接的分類
四、同級三和弦與六和弦的連接
五、不同級三和弦與六和弦的連接
課堂練習
習題
六、不同級兩個六和弦的連接
課堂練習
習題
第十一章正三和弦的第二轉位——四六和弦
一、四六和弦的特性與音的重復
二、四六和弦的類型與用法
課堂練
習題
第十二章屬七和弦
一、屬七和弦的結構與特性
二、屬七和弦的聲部處理
三、屬七和弦的排列法與旋律位置
四、屬七和弦的解決
課堂練習
五、屬七和弦七音的預備和引入
習題
第十三章屬七和弦的轉位
一、屬七和弦轉位的名稱與特性
二、屬七和弦轉位的解決
三、屬七和弦的轉換
四、屬七和弦的緩解
五、屬七和弦轉位七音的預備和引入
六、屬三和弦與屬七和弦運用綜述
課堂練習
習題
第十四章為歌曲配和聲(二)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課堂練習
《深深的海洋》
課堂練習
習題
第十五章屬九、屬十一與屬十三和弦
一、屬九、屬十一與屬十三和弦概述
二、屬九和弦的應用
三、屬十一和弦的應用
四、屬十三和弦的應用
五、屬九、屬十一與屬十三和弦綜述
課堂練習
習題
第十六章副三和弦
一、副三和弦的基本概況
二、副三和弦應用的原則
三、中三和弦的應用
四、導三和弦的應用
一課堂練習
五、下中三和弦的應用
六、上主三和弦的應用
課堂練習
習題
第十七章和弦外音
一、弱位外音
經過音
輔助音
課堂練習
先現音
換音
課堂練習
二、強位外音
倚音
留音
課堂練習
三、持續(xù)音
習題
第十八章副七和弦
一、副七和弦概述
二、副七和弦的應用
V7——I型
V7——Ⅵ型
V7——Ⅳ6型
轉換經過型
七和弦連續(xù)模進
課堂練習
習題
第十九章副屬和弦
一、副屬和弦概述
二、重屬和弦功能組
三、重屬和弦的應用
課堂練習
四、其他各級副屬和弦的應用
課堂練習
習題
第二十章近關系轉調
一、轉調的類型
二、近關系調的特點
三、轉調的基本方法
四、近關系轉調的實際應用
課堂練習
五、離調的基本方法
六、近關系離調的實際應用
習題
第二十一章為歌曲配和聲(三)
一、單段體歌曲的和聲布局
二、近關系轉調在歌曲中的應用
《下江陵》
課堂練習
《團結就是力量》
《前進歌》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習題
參考書目
附錄:和聲試卷選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