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觀念不僅關乎自身成長與德性的發(fā)展,更體現出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素質與道德水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國家在未來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實力。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認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能力,涵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情感,錘煉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意志,引導當代大學生自覺地履行道德責任,成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道德資源,深入挖掘道德責任的理論蘊意。作者運用歷史分析與邏輯分析的方法,在回溯馬克思倫理思想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之上,闡釋了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特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現實意義,分析了道德責任的內涵、要素、生成依據和形態(tài)嬗變以及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在實然層面與應然層面之間的差距,提出通過匯集高校培養(yǎng)主陣地作用、家庭教育潛移默化作用、積極引入社會資源這三方面合力,以期實現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
馬克思倫理思想資源:本質特征與現實意義
大學生道德責任能力:內在結構與生成機制
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現實圖景與未來超越
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時代價值與踐行路徑
----------------------------------------------------------------------------------------------------------------
道德責任教育是涵育時代新人的題中之義、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
有賴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全方位、全時空的參與
----------------------------------------------------------------------------------------------------------------
道德責任教育是一場成人之旅,
它旨在培養(yǎng)具備符合當代人之存在形態(tài)的道德責任意識和道德責任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類社會歷史的鑄造者。
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求真、至善、盡美的道德責任主體,
他們超越了工具人社會人經濟人,
是完整而豐富的人,是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他們?yōu)榱巳祟愋腋6粩鄪^進!
道德責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道德責任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性規(guī)定,也是人之自由本質的根本體現,是人類精神文明得以延續(xù)的重要依據。道德責任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是社會中的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是社會生活的行為準則,無論是對個體的道德發(fā)展還是對社會的道德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深刻的社會轉型,這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其順利完成和健康發(fā)展呼喚著人們的道德責任意識。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的有序交往同樣需要道德責任的調節(jié)與保障,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更需要人們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狹隘去自覺履行對自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責任。由此可見,道德責任教育已然成為社會進步和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青年責任擔當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是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統(tǒng)一,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和責任。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載《求是》,2022年第1期。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19年5月1日,第2版。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既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對人才培養(yǎng)的客觀需求,也承續(xù)了中國共產黨依據時代中心任務的變化而培養(yǎng)新人的歷史傳統(tǒng)。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歸根到底就是要培養(yǎng)當代青年的道德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意識,亦即從知、信和行等多個維度引導新時代青年肩負起國家民族和人民賦予的時代責任?梢哉f,道德責任教育正是涵育時代新人的題中之義。
大學生作為國家棟梁之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肩負著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的任務,更擔負著鑄就人類未來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觀念不僅關乎大學生自身成長與德性的發(fā)展,更體現出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素質與道德水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國家在未來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實力。然而,處在改革關鍵期和社會轉型攻堅期的中國,社會生活狀況日益復雜,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社會問題大量涌現。社會變革似把雙刃劍,其深刻的影響力造成了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異化。大學生對待道德責任普遍存在著矛盾心態(tài),在中西方價值觀和社會思潮的相互激蕩與激烈沖突之中大學生們無所適從、進退失常,時而陽光進取、積極向上,時而隨波逐流、逃避責任。大學生的道德觀念與道德標準變得愈加不明確,價值取向紊亂,道德責任意識缺失日益嚴重,這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健康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認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能力,涵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情感,錘煉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意志,引導當代大學生自覺地履行道德責任,成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基于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之重要性與必要性,要求我們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來審視當前的高校道德責任教育,要求我們以嚴謹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來開展和保證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有力實施。馬克思倫理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它立足于主體人的價值存在和價值關系,把人的價值實現和完善作為倫理思考的最高對象。這為我們探索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問題,提供了嶄新的理論視角和豐富的理論資源,也為高校道德責任教育的創(chuàng)新實踐提供了重要的邏輯支撐。站在馬克思倫理觀的高度對我國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進行分析和指導,這要求我們放棄長期以來高校德育中空洞的灌輸與說教,要求我們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道德責任,要求我們以完整的人、自由而全面的人以及真正人的道德思想去明確我國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我們以辯證的思想去面對和應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缺失的問題,要求我們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及大學生本身等各方面的因素去探尋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途徑。
首先,本書運用歷史分析與邏輯分析的方法,在回溯馬克思倫理思想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之上,闡釋了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特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現實意義。馬克思倫理思想立足于人的價值關系和價值存在,以唯物史觀作為其科學方法,將人的發(fā)展、完善與價值實現作為倫理思考的最高對象,體現了其獨有的理論氣質。馬克思將道德所指涉的對象從單個的人、作為類存在的人拓展到自然界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了對傳統(tǒng)人類中心主義倫理道德觀的超越。馬克思對倫理道德思考的宏闊背景和理論視角,為我們解讀道德責任的相關范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也為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其次,在馬克思倫理思想的觀照之下,對道德責任的內涵、要素、生成依據以及形態(tài)嬗變進行了分析。所謂道德責任,乃社會個體基于對自身作為關系性存在和所占有的社會角色的發(fā)展性認識,根據一定社會的道德價值體系,自覺踐履各種道德要求的道德行為能力以及對自己行為后果的善、惡的承擔。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出發(fā),分析了道德責任的主體只能是處于社會關系之中且具有道德能力的現實的人;道德責任的客體則是人在實踐交往之中的對象,包括自我、他人、社會、國家、民族、人類以及自然界等。筆者論證了道德責任生成的客觀依據,即人的關系性存在和社會生活,以及道德責任生成的主觀依據,即人的意志自由和道德能力;分析了人之生存方式歷史和現代轉型與人之道德責任的形態(tài)嬗變,即傳統(tǒng)社會中人作為整體性存在的整體化責任、近現代社會中人作為單子式存在的自我化責任和當代社會中人作為共生性存在的他者責任。
再次,分析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應然層面,即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的具體內容以及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道德責任能力。一方面,從當代大學生的角色特征和責任向度出發(fā),認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對象就是生活實踐中的他者,他們應當肩負對他者和自我的責任。對自我負責構成了為他者負責的前提,而他者包括他人、民族、國家、人類等,也包括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生命形式和非生命存在形式。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和主體間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著力探尋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能力的要素及其形成規(guī)律,即知行統(tǒng)一、個體性與社會性統(tǒng)一、他律與自律統(tǒng)一;同時分析了大學生道德責任能力的生成機制,包括自我建構、角色扮演和社會實踐三大方面。
又次,描繪了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現實圖景,即實然層面。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之下,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緊要。通過問卷和訪談調研,發(fā)現大學生道德責任認知、判斷、情感和行為的現狀都不容樂觀。據此,本書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分析了當前高校責任教育的困境,認為社會轉型的震蕩、高校責任教育的局限和大學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是造成當前大學生道德責任失落的主要原因。
最后,鑒于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在實然層面與應然層面之間的差距,提出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應從理念、目的和內容上實現超越。這是本書的主旨所在。高校道德責任教育應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其根本理念,從培養(yǎng)工具人轉變?yōu)榕囵B(yǎng)完整的人,以崇高的道德理想引領大學生德性世界的自我構建。真正有效的道德責任教育,不是以培養(yǎng)學生循規(guī)蹈矩為目的,而應當以引導學生理解負責為目的。理解負責實質上包含了認知和能力兩個維度,由此,筆者提出以價值觀教育和道德能力教育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責任教育體系。前者主要包括基于共生的他者意識教育和以尊重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后者則包括道德回應能力、道德選擇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提出高校道德責任教育實踐的具體措施和策略:通過發(fā)揮高校培養(yǎng)主陣地的作用、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以及使積極的社會資源引入高校道德責任教育之中,以期匯集三方面合力,實現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
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既涉及基本理論的探尋,也涉及對責任踐行和責任教育的現實反思,將道德責任的相關范疇放置于馬克思倫理思想的視域內進行思考,并對我國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進行分析和指導,旨在嘗試將馬克思倫理思想與中國道德教育的當前實際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書中對于很多問題的探討也許只是初步的,但希望這一研究能夠對當前和未來社會的責任教育有所推動,更希冀為道德責任教育的研究和推行提供更為廣闊的視角。
序 言 1
導 論 1
一、道德責任教育:涵育時代新人的題中之義 3
二、道德責任的理論研究及其意義 9
1.關于道德責任的主體與客體 12
2.關于道德責任之依據 14
3.關于道德責任的判定與歸因 17
三、道德責任教育的經驗與啟示 19
四、人作為關系性存在:探析道德責任及其教育的新視角 23
1.馬克思倫理思想提供的豐富滋養(yǎng) 23
2.新時代大學生道德責任內容以及道德責任能力的生成與內在結構 24
3.馬克思倫理視域下高校道德責任教育的未來超越 25
第一章 馬克思倫理思想特質及其中國化論域 27
一、馬克思倫理思想之特質 29
1.人的價值存在與價值關系: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立足點 29
2.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馬克思的生態(tài)倫理關懷 31
3.理論的超越與實踐的回歸:馬克思的科技倫理思想 34
二、現代性審視: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現實意義 36
第二章 馬克思倫理觀視域下道德責任之意蘊 43
一、道德責任之界定 45
1.責任 46
2.道德責任 47
3.道德責任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53
二、道德責任之要素 57
1.現實的人:道德責任的主體 57
2.實踐活動的對象:道德責任的客體 59
三、道德責任之生成 61
1.道德責任生成的客觀依據 61
2.道德責任生成的主觀條件 65
四、人的存在方式與道德責任的形態(tài) 72
1.以人的依賴階段的整體性個體與整體化責任 72
2.以物的依賴階段的單子式個體與自我化責任 77
3.共生性存在階段的共生性個體與為他的責任 81
第三章 大學生道德責任的界定及道德責任能力的生成 85
一、大學生道德責任的界定 87
1.共生性個體:當代大學生的角色特征 88
2.實踐交往: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生成的場域 91
3.為他者負責: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的內容 93
二、大學生道德責任能力的構成要素和內在結構 105
1.道德能力的構成要素 105
2.大學生道德責任能力的內在結構 107
三、大學生道德責任能力的生成機制 110
1.道德責任認知與道德責任行為相統(tǒng)一 110
2.道德責任自律與他律相統(tǒng)一 112
第四章 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現實圖景 115
一、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 117
1.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對社會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 117
2.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對大學生發(fā)展的意義 119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的現實審視 121
1.大學生道德責任認知發(fā)展的不平衡 122
2.大學生道德責任判斷水平有待提升 126
3.大學生道德責任情感的被動與波動 130
4.大學生道德責任行為的承擔與失落 132
三、高校道德責任教育的現實困境 135
1.社會轉型的震蕩:宏觀層面之困境 135
2.高校責任教育的局限:中觀層面之困境 138
3.大學生道德責任危機:微觀層面之困境 143
第五章 走出困境: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未來超越 147
一、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理念的超越 149
1.超越工具人培養(yǎng)完整的人 150
2.從實然到應然:引領大學生德性世界的自我構建 152
二、從教會負責到理解負責: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目的的超越 153
1.理解之于個體的德性意義的生成 154
2.理解之于個體道德責任認知的發(fā)展 156
三、為他者負責: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內容的超越 157
1.基于共生的他者意識教育 157
2.尊重:為他者負責的核心價值教育 159
3.為他者負責的能力的培育 162
第六章 習近平關于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時代價值與踐行路徑 169
一、習近平關于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171
1.在歷史和現實的際遇中深刻揭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 171
2.深刻闡明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的基本內涵 174
二、習近平關于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 177
1.對馬克思主義青年責任觀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時代性拓新 177
2.為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提供重要精神指引 179
3.為學校責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181
三、習近平關于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重要論述的踐行路徑 182
1.發(fā)揮合力,涵育青年責任擔當意識 182
2.立足實踐,錘煉青年責任擔當本領 184
3.學習榜樣,增強青年責任擔當自覺 185
結束語 187
參考文獻 193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193
二、西方主要著作中譯本 193
三、外文主要參考文獻 195
四、中文主要參考著作 198
五、中文主要參考論文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