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上冊 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yè)本科《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與《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第二版使用經驗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上冊 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一版、第二版原名《機械設計》,由彭文生、李志明、黃華梁主編。為便于教學,本版更名為《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分上、下兩冊共24章。上冊是機械原理部分,下冊是機械設計部分。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上冊 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為機械原理部分,共9章。第1章機構設計基礎,第2章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第3章凸輪機構及其設計,第4章齒輪機構及其設計,第5章輪系,第6章其他機構,第7章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第8章機械系統(tǒng)的平衡,第9章機械系統(tǒng)的運動方案設計。書后附有機械原理名詞術語中英文對照表。
與《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上冊 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配套的《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習題集》(第三版)(毛婭等主編)、《機械沒計課程設計》(第二版)(楊光等主編)、《機械設計教學指南》(彭文生等主編)、《機械設計學習指導與典型題解》(侯玉英等主編)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上各書均含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內容,可供讀者選用。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上冊 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可作為高等工科學校機械類專業(yè)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課程分別開課或合并開課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yè)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1章 機構設計基礎
§1-1 概述
§1-2 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及其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1-3 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1-4 機構的組成原理及結構分析
第2章 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
§2-1 平面連桿機構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2-2 平面連桿機構的演化
§2-3 平面連桿機構的基本特性
§2-4 平面連桿機構的運動分析
§2-5 平面連桿機構的力分析
§2-6 平面連桿機構的設計
*§2-7 多桿機構簡介
*§2-8 空間連桿機構簡介
§2-9 連桿機構設計實例分析及設計時應注意的事項
第3章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
§3-1 凸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
§3-2 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及其選擇
§3-3 平面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
§3-4 凸輪機構設計時應注意的事項及實例分析
*§3-5 高速凸輪機構簡介
第4章 齒輪機構及其設計
§4-1 概述
§4-2 齒輪齒廓設計
§4-3 齒輪各部分的名稱及幾何尺寸計算
§4-4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4-5 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及變位齒輪傳動
§4-6 斜齒圓柱齒輪機構
§4-7 直齒錐齒輪機構
*§4-8 其他齒輪傳動簡介
第5章 輪系
§5-1 輪系的類型
§5-2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5-3 周轉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5-4 復合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5-5 輪系的功用
*§5-6 行星傳動簡介
第6章 其他機構
§6-1 棘輪機構設計
§6-2 槽輪機構設計
§6-3 不完全齒輪機構設計
*§6-4 凸輪式步進機構簡介
第7章 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
§7-1 概述
§7-2 單自由度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
§7-3 機械系統(tǒng)真實運動規(guī)律的求解
§7-4 機械的運轉和速度波動的調節(jié)
第8章 機械系統(tǒng)的平衡
§8-1 概述
§8-2 剛性回轉體的平衡
§8-3 平面機構的平衡
第9章 機械系統(tǒng)的運動方案設計
§9-1 概述
§9-2 機構選型與機構組合
§9-3 機構構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
§9-4 機構的運動協(xié)調性設計與運動方案的評價
§9-5 運動方案設計的實例及評價
機械原理名詞術語中英文對照表
參考文獻
二、機械原理課程的內容、性質和任務
1.機械原理課程研究的內容
機械原理課程所研究的是機械共性問題,即關于機構學和機械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機構的結構理論即研究機構運動的確定性條件、機構的組成原理及其分類的基本知識。
。2)機構的運動學即從運動幾何學觀點來研究機構中構件及其上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與軌跡等運動規(guī)律,探討按照預定的運動要求設計機器和機構的方法。
。3)機構的動力學即研究機械運動過程中作用在構件上各未知力的求法、機械效率的確定、在已知力作用下機器的真實運動規(guī)律、機械速度波動的調節(jié)及慣性力的平衡等。
(4)常用機構的分析與設計即介紹齒輪、連桿、凸輪及間歇運動機構等常用基本機構的結構特點、運動和動力性能以及它們的設計方法。
。5)機構的選型及機械系統(tǒng)的設計即探討根據工程要求如何選用機構并進行組合,怎樣利用基本機構進行變異與創(chuàng)新,確定機器的總體方案、設計出切合實際需要的機械系統(tǒng)。
2.機械原理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機械原理課程是機械工程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是學習專業(yè)課程和從事機械設備設計的基礎。
機械原理課程的主要任務是: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了解和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2)掌握常用機構的結構、原理、運動特性和機械動力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有分析和設計常用機構的能力,并能正確設計和確定機械運動方案,對設計方案(或構思圖)具有自我思考、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3.機械原理課程的學習方法
機械原理課程是一門設計性質的重要技術基礎課,在從基礎理論課程學習過渡到專業(y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新的寬口徑專業(yè)調整之后,要求淡化專業(yè)意識,拓展基礎,機械原理課程就更顯現(xiàn)出其重要性。機械原理課程涉及內容甚廣,許多問題的解答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及評價決策。因此,學習時要盡快適應本課程的特點,F(xiàn)將機械原理課程的學習方法簡述如下:
。1)緊密聯(lián)系生產實際,聯(lián)系機構及整體機械系統(tǒng)進行分析。
。2)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