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學史經典精讀》選編了近現代學者詮釋、評論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若干重要文獻,以此總結和梳理中國倫理學百余年來之學術史。每篇文獻輔以導讀,幫助讀者理解這些經典的研究論著,以充分消化前人已經取得的學術成就,把握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基本論域、理論特色和普遍意蘊,從而找到中國倫理學史研究的正確門徑,為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現代轉化和當今中國社會的倫理建設夯實學術基礎。
導言
中國社會文化中的倫理
梁啟超與《新民說·論公德、論私德》
費孝通與《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
梁漱溟與《中國文化要義·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中國倫理學史通論
張岱年與《中國哲學大綱·人生論》
馮友蘭與《新原人·覺解、境界、天地》
唐君毅與《中國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論》
羅國杰與《中國倫理思想史·緒論》
中國倫理學的精神
方東美與《廣大和諧的生命精神》
余英時與《從價值系統(tǒng)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劉述先與《“兩行之理”與安身立命》
杜維明與《東亞思想中的“道德共范”》
儒家及佛、道倫理思想
賀麟與《五倫觀念的新檢討》
錢穆與《比較孟莊兩家論人生修養(yǎng)》
徐復觀與《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
張君勱與《儒家倫理學之復興》
牟宗三與《自律道德與道德的形上學》(節(jié)選)
李澤厚與《孔子再評價》
龐樸與《儒家辯證法研究·仁義》
韋政通與《儒家道德思想的根本缺陷》
傅偉勛與《儒家心性論的現代化課題》(下)
成中英與《自目的論與責任論分析與重建儒家道德哲學》
安樂哲與《儒家角色倫理》
方立天與《中國佛教倫理思想論綱》
劉笑敢與《老子之人文自然論綱》
出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