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史使人明智”,從人生棋局的角度來讀古之史書,讀古人之史事,能使今人學會將歷史人物的經驗教訓化為己用,啟迪智慧,有助于自己的事業(yè)管理與人生發(fā)展,可謂善莫大焉!案还诤龋煜旅肌笔蔷嘟褚磺灏倌昵暗谋蔽横B道元(公元472-527年)對滎澤古城的定義。而富冠海內的“富”和天下名都的“都”都是上自距今五千年前的
《唐朝的想象力》是《三聯(lián)生活周刊》以大唐建立1400周年為主題的封面故事結集。唐朝盛世的氣質可以用很多詞語來形容。它的疆域遼闊壯美,它的詩浪漫奔放,它的心態(tài)自信雍容,它的精神氣質奔放飛揚。在這個世界性的中華帝國里,唐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他者,看待本土與異域?一個唐人身處何種世界觀念和何種時代精神中?形成他們開放包容心態(tài)的源
本書脫胎于小校場年畫,卻是從年畫的內容,以及制作傳播銷售等情況中揭示晚晴上海的風物風貌,介紹最早實現(xiàn)城市化的上海的市井風情。作為中國傳統(tǒng)木版年畫終結地的上海,小校場年畫自有其和他地年畫諸多的不同之處,而城市化和商業(yè)性正是它的*大特色,綱舉目張,其他一切都能豁然開朗;而注重年畫作品的個案研究,并將其置于廣闊的時代背景中進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在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助力之下,中國近代史學科發(fā)展迅速、成果豐碩,無論研究的廣度還是深度,均有顯著進展,學科體系日趨成熟。從學術史的角度,回顧中國近代史學科的發(fā)展歷程,重新審視相關研究理論與方法,檢討各具體分支學科的研究進展,以期在更高的學術基點上推進近代史學科話語體系的拓展與創(chuàng)
在兩漢400年的歷史里,“西州”是一個特別的地域,是漢廷、匈奴、西羌及諸多部族生活、戰(zhàn)斗、貿易的中心,也是中央和地方勢力軍事較量、文化交融、相互影響的舞臺,更是農耕與游牧兩大文明體歷史演進的動力機,多方勢力持續(xù)的互動不僅使各自內部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而且極大地影響了歷史的走向與進程。西漢與東漢在西州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發(fā)展戰(zhàn)
20世紀在世界東方,最激動人心與震撼人心的,莫過于中華民族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在這一命運形成過程中,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聯(lián)共(布)與共產國際、日本昭和軍閥集團這四大力量,以中國大地為舞臺,發(fā)生了猛烈碰撞。震撼世界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正是這四股力量在中國大地思想沖突與實力較量的結果。
全面抗戰(zhàn)期間,山東軍民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領導下,浴血奮戰(zhàn),先后消滅日偽軍53萬余人,建成全國以一省范圍為主體的山東抗日根據地,成為八路軍在敵后抗戰(zhàn)的重要戰(zhàn)略基地和連接華中戰(zhàn)場與華北戰(zhàn)場的重要樞紐,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全書分為21章,以翔實生動的史料,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山東抗戰(zhàn)波瀾
2020年是中國政府成功改造日本戰(zhàn)犯70周年。當年,曾經轟動國際社會的這一創(chuàng)舉,雖然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事情,但由此對國際國內,尤其是對中日兩國關系產生的深遠影響,遠遠沒有結束。我們通過回顧這段歷史過程及國際影響,對推動當今貫徹中共中央倡導的建設“和諧世界”和中日世代友好關系的戰(zhàn)略決策,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鳴沙叢書·從計量、敘事到文本解讀:社會史實證研究的方法轉向》由作者不同時期的11篇文章構成。作為一個整體,展示了作者學術研究方法的轉變。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題,寫作于不同的時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點,體現(xiàn)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覺,可以說是作者三十年來學術探索的一個總結。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從計量、敘事到
在日本,提到洛陽,人們常常附加一句:“原來是《三國志》中的洛陽啊!”或者“杜子春的城門還好嗎?”這種親切與關懷,仿佛這不僅是中國的古都,也是他們心靈的故鄉(xiāng)。從古到今,日本社會處處可見洛陽印記:“洛陽”是京都的雅稱,“上洛”在日語作為“進京”的同義詞,一直沿用至今;奈良大佛分明可見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的影子,讓遠渡東瀛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