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一種陸續(xù)出版的叢書,現每兩個月推出一輯。辟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fā)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特的視角回望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是可看、可讀的歷史讀本。本輯《老照片》中記錄了周馥的三次青島之行,講述了一個顯赫世家在大時代里的遭際,收錄了三十年前的深圳
《東方哲學與文化》是由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兩輯,向國內外發(fā)行。本刊旨在繁榮和推進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內的東方學研究,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哲學與文化平臺,發(fā)掘東方文明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本刊常設欄目包括:理論前沿、專題研究(道學、佛學、儒學、印度哲學、猶太學、日
大人們總是驚嘆于小孩子的超大腦洞,不要小瞧這些簡單的\"笨蛋問題\"和看似天馬行空的答案,它們背后都蘊含著一個個實用的大科學。這是一套以趣味性知識組成的大合集,書中有各種各樣讓人意想不到的奇怪問題,這些問題涵蓋了人體、動植物、科學、文化歷史、國家風俗、自然方方面面,用新穎趣味的插圖,牢牢抓住小讀者好奇的目光。閱讀過這套
《世界歷史文摘》為西北大學主辦的世界史學術文摘,每年二期。本文摘從國內主要的史學刊物、區(qū)域和國別研究刊物,以及主要的綜合類刊物中摘編一定數量的世界史論文,以期成為推介世界史優(yōu)秀學術論文的平臺。本文摘主要欄目有:古代中世紀史、歐洲史、美國史、東亞南亞史、非洲拉美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東史等,不定期設置專欄對學界討論的熱
《全球史評論》由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創(chuàng)辦,劉新成教授擔任主編,致力于在中國歷史學界推進全球史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提倡有關跨文化、跨國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視野中的文明互動與交往,探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及其與地方特性的相互影響。
《劍橋古代史》第14卷吸取了最近幾十年的大量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有的甚至改變了我們對這一段歷史的看法。特別是最近豐富的基督教文獻和連續(xù)不斷擴大的考古學研究使得傳統(tǒng)的政治史和社會歷史得到加強。本書描繪了如下一種景象:相當一段時期的軍事和政治混亂的文明間的沖突和文化激蕩。
《世界近現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點基地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年刊,面向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為促進和推動國內世界近現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辟有史學理論研究、全球史研究、國際關系史、地區(qū)國別史、博士生論壇、爭鳴、書評、史學資料、研究綜述等欄目,對于推動中國的世界近現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20世紀第一場影響世界格局的全面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這場shi無前例的空前浩劫,不僅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伏筆,還奠定了現代世界大格局。讀世界現代史,必須讀一戰(zhàn)史。《一戰(zhàn)的故事》是紐伯瑞金獎作家拉塞爾·弗里德曼的代表作之一,本書以時間為縱軸,以一戰(zhàn)中的重大事件及戰(zhàn)役為切入點,真實再現了這
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雖然確實存在鐵路或車道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約公元前600年迪歐科斯和科林斯地峽之間的輪船轍痕,但要花上幾千年的時間,到19世紀初,人們才初次享受了首個付費鐵路客運服務。再過200年,人們才有可能乘坐火車前往世界上一些最偏遠和最非凡的目的地旅行,并追蹤在地球悠久的歷史中留下的許多奇怪而美好的自然或文化遺產
1942年,二戰(zhàn)戰(zhàn)火席卷整個歐洲和蘇聯,并蔓延至北非和太平洋,坦克部隊、轟炸機、潛水艇和驅逐艦紛紛進入戰(zhàn)場,不計其數的士兵在陣地上拼命。德國納粹正極力推進原子彈的制造。他們有杰出的物理學家、有鈾,現在所有計劃都依賴于一種減速劑:重水,只要有了重水,納粹就能威懾全世界。然而,世界上生產重水的工廠深藏于挪威山區(qū)的小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