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了社會組織作為教育共治的參與主體,應該在共治結構、資源供給、協(xié)作方式和成果產出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國社會組織參與教育治理經歷了四個階段:沒有社會組織參與的二元子集模式、社會組織隱約可見的三元單交集模式、社會組織作為粘合劑的四元三交集模式和社會組織發(fā)揮獨立作用的四元多交集模式。四元多交集模式是教育共治的理想模
《中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年鑒-2020》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來源和使用的情況,為國家和地方編制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教育財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它對于研究教育經費結構和使用效益有一定價值;對于各地之間的情況交流,提高教育財務管理水平,也將會起到促進作用。全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資料的各項數據是從基層單位開始
該書在對我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效果展開大規(guī)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效果、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影響因素、人工智能教育國外應用研究等方面進行剖析,探討了國內外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現狀、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影響因素以及我國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發(fā)展路徑和機制等問題,在實證基礎上提出了一些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發(fā)展的有針對
章是當前教育改革概覽;第二章講教育從規(guī)劃到導航的宏觀管理;第三章介紹中小學課程改革;第四章講相關的理論基礎等;第五章講解歷史的舊貌等;第六章講解教育不平等的理論與測量方法;第七章是教師管理與培訓中;第八章講私立學校的抗爭;第九章奠定信息社會的基石;第十章介紹定向教育與培訓機構及其運行;第十一章講解教育系統(tǒng)的評估;第十二
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共同目標,而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始終是各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本書以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所涉及的宏觀層面的區(qū)域均衡、中觀層面的學校均衡和微觀層面的群體均衡為分析框架,從歷史發(fā)展、概念演進、政策體系、實施機制等方面系統(tǒng)研究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
本書是徐莉老師兩次到丹麥進行教育觀察的經驗總結,她深入體驗丹麥的社會各階層、幼小階段,著重觀察記錄了丹麥的教育實踐,提供教育服務的各方如何理解兒童、幫助兒童,涉及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升學選擇、中丹教育的不同多方面的主題,為我們全方位揭開了丹麥學校教育的面紗。 作為國內少有的課程設計師、課改專家,徐莉老師堅實的教育理論基
這是陶西平先生近30年的教育隨筆自選集,對中外教育的歷史、現狀都有很深切的了解和思考。全書的文字,深入淺出,論述精辟,切中要害。全書分為四部分,主題涉及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教學評價以及教育改革等各方面,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極具教育情懷的教育家的教育哲思。從字里行間可以看見作者一生的教育品格。
作者將《紅樓夢》的閱讀體會與教育工作結合在一起,用三十四篇文章,談師生、談課堂、談家教、談理念,從《紅樓夢》的人物、情節(jié)中挖掘出一個個教育現象,借助書中的經典人物情境,理解當下語境中的教育現實,討論教育的得失利弊。書中內容,觸及語文教育、美術教育、應試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話題,能使讀者尤其是教師群體心領神會,發(fā)人深思
芬蘭教育的公平性與高質量聞名世界。本書是芬蘭校長兼教育家AriPokka25年從教及管理經驗的總結與思考。圖書在學校管理、教育政策及師資培育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作為在芬蘭在海外開設的所學校的校長,作者在國際視野、PISA評價的角色、學校安全與學生福祉等議題上,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啟示。
本書是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扶貧促進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地區(qū)短期脫貧和長期發(fā)展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18BMZ081)的終成果。本書在對怒江州及其下轄的4個縣(市)教育事業(yè)基本情況和教育扶貧工作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立足于1623份田野調查問卷和一些個案訪談資料,從家長、學生和教師這些教育扶貧的直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