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工科學生講述中國文化的中國文明探秘一課的講義修訂而成。本書以敬天、孝親的中國式信仰為中心,解釋中國人的人生、家庭、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一個理解中國文明的內在連貫的結構性敘事,比較完整地刻畫了中國文明的全貌。全書分三部分共十二講,從生生不息到人文化成,再到家國天下,論證了中國文
蜀學發(fā)展源遠流長,贊譽頗多。作為根植于巴蜀大地,不斷與中原文化互動的學術,蜀學有著豐富的學術成就。本書精選了二十篇名家論蜀學的文章,界定了蜀學的定義、時空范圍、內涵與外延,并闡明了蜀學的發(fā)展分期,凸顯了重要的蜀學人物,肯定了蜀學的重要貢獻與價值。這些論文為現(xiàn)今蜀學學術研究打下了基礎,指明了方向。第一部分通論總論,是蜀學
本書側重于一般歷史讀物、特別是歷史教科書里向來欠缺的內容:寫人物,重點是寫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間的關系。比如王安石,著重寫他的性格和習慣;蔡京和高俅,重點寫他們?yōu)槭裁磿l(fā)跡,讀者會看到,正是許多大忠臣栽培了他們。歷史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由此表現(xiàn)出來。 寫事件,重點不是說故事,而是揭示真相。比如對宋徽宗、宋欽宗,重點介紹他們成
本書為系列叢書《經(jīng)典誦讀三百篇》的第二冊,本系列叢書是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華文教育系針對華文教育專業(yè)《經(jīng)典誦讀》課程編寫的,旨在引導并要求本專業(yè)學生能夠誦讀中國文學和文化經(jīng)典。全書設置基礎篇(20篇)、鞏固篇(20篇)、提高篇(10篇)三個部分。基礎篇多為兒歌、詩歌;鞏固篇為繞口令、詩歌;多為傳統(tǒng)文化典籍、現(xiàn)代詩歌、現(xiàn)代文
《謝濤說大秦壹》以秦嬴崛起為起點,以《左傳》《史記》等正史作為基礎,以通俗的筆法講述了從伯益輔佐大禹治水到秦穆公成為西戎霸主這段歷史。這其中,有秦嬴作為夏商兩朝貴族的輝煌,有周天子式微后秦嬴作為救駕功臣崛起,有秦國與中原諸侯的糾葛,有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驕傲……
本書是一本引進版權圖書,以日本漢學家的視角解讀中國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本書作者井波律子先生研究三國多年,她從三國故事中嚴選51個主題詞,分為“讀懂‘人’”“讀懂‘戰(zhàn)爭’”“讀懂‘社會’”三大部分,以全新視角解讀這一中國古代史上的著名歷史時期。從群雄割據(jù)的亂世到魏、蜀、吳的三足鼎立,再到晉滅東吳,統(tǒng)一全國,對壯大的三國世
浙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譽。為傳承和弘揚浙江歷史文化,浙江省社會科學屆聯(lián)合會組織編寫了《文化浙江·大講堂》系列,這是本系列的第二輯。本書稿分為兩篇,即“浙東唐詩之路篇”和“大運河篇”,重在擷取浙江一些特色鮮明、生動鮮活的人、事、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典故、史實,為廣大讀者展
本書創(chuàng)造性地從福文化起源入手,探析了中華福文化的根脈源流,從和平為福、多財為福、長壽為福、厚德為福、多子為福五位一體的角度,結合河北滄州市鹽山縣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和人文資源,對應少昊鳳凰文化、鹽文化、齊國方士文化、富而好德商業(yè)文化、千童文化等,從全新的人文視角和現(xiàn)代思維對福文化進行了解讀。作者在廣泛采集和深入分析眾多歷史
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齊魯文化交匯處,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博大精深,富有鮮明特色。我市已故著名文史學者徐北文曾于20世紀80年代主編了《濟南簡史》一書;2020年1月,市委宣傳部和濟南社會科學院在2008年版本基礎上修訂的七卷本《濟南通史》出版發(fā)行,極大地豐富了濟南歷史文化內涵。這兩部書的編著都歷時數(shù)年,追求嚴謹治
本書是歷史類大眾讀物,為《晉公子讀史記》的第四部。本冊以《史記·呂后本紀》《孝文本紀》《孝景本紀》《陳丞相世家》《外戚世家》等篇目,以及各有關列傳為中心,旁及其他有關史料和現(xiàn)代歷史學的研究成果,講述了從漢初直到漢武帝的歷史故事。本冊具體篇目如下:諸呂之亂;陳平與周勃;孝文帝與賈誼;一樁謀殺案;孝文建儲;婁敬與漢初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