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認為,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歷史學家正在不斷關注用跨國的和全球的方法來研究過去,然而,關于這場新的跨邊界的學術運動的爭論,仍然局限在有關全球史的任務、責任和潛力上,并主要發(fā)生在民族的和地區(qū)的學術機構之內;本書試圖通過提供一系列關于歷史學實踐的內在層次、知識社會學、全球和地方趨勢的新觀點來糾正這種不平衡;并選取了美國、德國
從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以他命名的新城君士坦丁堡,到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陷落,拜占庭帝國穿越了古典時代和中世紀,在歷史長河中存續(xù)了千年之久。座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君士坦丁堡橫跨歐亞兩個大陸,雖然坐擁商路貿易帶來的驚人財富,卻也因此陷入了四戰(zhàn)之地。帝國的敵人來自四面八方,而且永無止歇。戰(zhàn)爭
本書由羅伯特·卡帕攝影手記及其攝影作品兩部分組成。書中不僅收錄了卡帕享譽世界的攝影名作,還特別精選了他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中國抗日戰(zhàn)場及歐洲戰(zhàn)場的經典照片。除了在攝影方面的杰出成就,卡帕還用文字講述了他說經歷的戰(zhàn)爭故事。他曾隨盟軍轉戰(zhàn)大西洋、北非、歐洲,這些經歷堪比史上最精彩的探險小說。許多照片背后的故事,也都能從他
本卷闡述的是共和國晚期羅馬的歷史,介紹了它由共和制向帝制轉變的過程,展現出當時羅馬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它在地中海世界中霸權地位的確立。其中,第1—12章主要敘述了從公元前133年到前43年西塞羅被殺這一時期羅馬的發(fā)展演進與社會狀況。第13—19章考察了這一時期羅馬社會、制度和思想諸方面的情況,
南開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的《南開史學》初創(chuàng)辦于1980年,由著名史學家、原副校長鄭天挺先生主持,發(fā)行15年,于1995年因經費問題停刊。該集刊發(fā)行期間,因其刊發(fā)論文的高水平,引起全國史學界甚至國際史學界的矚目,為南開大學、南開史學的發(fā)展帶來極好的聲譽!赌祥_史學》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
自公元前三千紀以來的埃卜拉時代和瑪里時代之后,晚期青銅時代以來,安納托利亞高原上的赫梯王國和北非的埃及帝國加入近東世界的國際交往俱樂部,東地中海世界各國交流互動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古老文明區(qū)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在這一國際化的歷史進程中,赫梯國家對國與國之間引渡活動的記載尤為引人注目,在主流國際法引渡相關研究中居于首
本書是一部研究19-20世紀埃及、英國與蘇丹地區(qū)之間的關系史的學術著作,列屬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地區(qū)研究叢書”。作者考察了19-20世紀英國、埃及和蘇丹地區(qū)之間的殖民主義三角,即英國、埃及與蘇丹地區(qū)、蘇丹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如何影響埃及民族主義和文化認同的形成與發(fā)展。當時,埃及既是英國的殖民地,同時又將蘇丹地區(qū)視為“不可分割
《英國研究》由錢乘旦教授擔任顧問、陳曉律教授主編,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南京大學英國與英聯邦國家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匯集國內外專業(yè)學者,為推動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的英國研究提供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队芯俊分饕d關于英國政治、經濟、思想、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專題論文以及學術動態(tài)、學術書評、研究綜述等,是英國史學
《英國研究》由南京大學陳曉律教授主編,全書下設英國思想與文化史研究、英國政治與經濟研究、英國法律史研究、英國環(huán)境史研究、英帝國史研究、經典文獻譯介等部分,充分呈現了國內外學者的積累與思考,拓展了英國史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折射了學術演進的最新路徑。本書收錄相關學術論文十余篇,學者圍繞英國脫歐敘述的構建及其現實挑戰(zhàn)、盎格
本書從藝術、考古學、歷史和文學等多個學科出發(fā),對古巴比倫在歷史上是如何被研究、詮釋和接受的進行描述。作者不僅探討了巴比倫在西方與東方(西亞地區(qū))傳統(tǒng)中的重要性,也對其歷史和發(fā)掘過程進行了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