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つ岵桑‵riedrichNietzsche)的詩體哲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SprachZarathustra)第1-4部的翻譯與注釋。該譯本以德文批判版《尼采著作全集》(KSA)第4卷為底本,參校多種英譯本與中譯本。注釋反映譯者對于書中重要字詞與尼采思想的闡釋,有助于讀者更
本書為著名的法國哲學家,后現(xiàn)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爾·德勒茲所著的一本斯賓諾莎研究專著。德勒茲在書中從新的角度討論了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其理論嘗試是,將“斯賓諾莎”與“實踐哲學”相融合,從而豐富實踐哲學的理論資源。在書中,德勒茲系統(tǒng)地梳理了斯賓諾莎《論理學》中的主要術(shù)語,其梳理極具新意,激活了斯賓諾莎倫理學體系中的行動力量
本書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專題研究著作,對近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霍布斯的政治哲學進行整體性研究。在梳理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的前提下,基于原典文本,對霍布斯政治哲學的結(jié)構(gòu)、定位和方法作了研究,并就其人性理論、自然狀態(tài)學說、道德理論分別作了研究和評述,力圖構(gòu)造霍布斯政治學說的整體圖像。列入“上海三聯(lián)思想與社會”系列原創(chuàng)著作板塊。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一生的哲學踐行 面對不確定的人生與命運, 斯多葛哲學如何幫助他安頓靈魂,啟迪智慧 · 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學家。在命運多舛的一生中,哲學給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偉大不僅因為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也因為他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世界性
時間問題是現(xiàn)象學思想傳統(tǒng)中一以貫之的根本,胡塞爾的時間意識就是主體性本身,海德格爾認為時間性就是存在的境域,而對于列維納斯,正是在時間中才有真正的他者出現(xiàn),或者說與他者的關(guān)系才真正有時間的呈現(xiàn)。時間之謎,就是主體之謎,就是他者之謎,列維納斯正是基于時間,才另立了作為他者的主體這一后現(xiàn)代倫理之要義。列維納斯在胡塞爾和海德
面對源遠流長的柏拉圖主義傳統(tǒng),?、德勒茲、加塔利、德里達與鮑德里亞等法國當代哲學家在影像、再現(xiàn)、差異與擬像的層面上展開了一場奇異的思想行動,如同柏拉圖圍捕智者一樣,對柏拉圖主義展開辯駁,激發(fā)了聲勢磅礴、氣象萬千的哲學生機。盡管他們的運思方式各有不同,但他們都以“顛倒柏拉圖主義”或“反柏拉圖主義”為己任,在影像叛逆的整
本書是一部旨在梳理盧梭與斯密對“自我”及相關(guān)問題域的見解之異同的比較研究,作者從二人哲學中的“自我”觀念出發(fā),逐一探討自知與自知的實踐、他人與社會性、作為行為主體的個體及其與社會的關(guān)系等近代道德與政治哲學的關(guān)鍵問題;這種從關(guān)于人性的基本命題推進到人類社會諸事務(wù)的理論框架的分析路徑,將二人分別代表的法國啟蒙運動與蘇格蘭啟
本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獨斷的”,第二部分稱為“歷史的”。第一部是順著傳統(tǒng)的獨斷形而上學之思路去證明靈界的存在及靈魂不死,結(jié)果顯示出這種證明之無據(jù)。第二部則依據(jù)史威登堡的證言去重構(gòu)靈界的圖像,結(jié)果顯示出這種圖像之荒誕。藉此探究,康德賦予了形而上學新的意義,預示了后來《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中的相關(guān)思想
本書主要從現(xiàn)代性邏輯和民主訴求的角度闡釋了匈牙利著名女哲學家、布達佩斯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阿格妮絲·赫勒的政治哲學中蘊含的內(nèi)容。作為一個猶太人,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的“大屠殺”中得以幸存,既曾生活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主導時期的匈牙利,也曾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澳大利亞、美國,正是這種獨特的身份以及豐富的經(jīng)歷,使得她對“大
本書遵從西方學術(shù)界公認的忒拉緒洛斯體例,收錄柏拉圖所有傳世作品,包括35篇對話、13封書信、釋詞1篇和托名作品7篇,分三卷出品:一卷為中短篇對話、書信、釋詞及托名作品,二卷和三卷分別為柏拉圖的長制對話《理想國》和《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