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哲學》是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系統(tǒng)的藝術哲學專著。分章論述了藝術是生活的反映,藝術的反映對象,藝術的反映形式,藝術美的歷史形態(tài),中國古代的藝術哲學等問題,并以《論“藝”與“道”的關系》一問作為附錄。書前有作者所寫的新版序,回顧了過去的研究,講了當前的一些看法。
本書以“用五感體驗色彩”為焦點,旨在介紹“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感覺互動所形成的色彩組合的大千世界。本書按情感分類,共分成46節(jié)不同的色彩情趣,收入455組色彩配色,分別用CMYK值和RGB值表示。
綜合材料的藝術表現(xiàn)已成為先鋒前衛(wèi)的藝術作品。本書是作者在綜合材料的藝術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其中有關于綜合材料藝術表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和創(chuàng)作理念,有學生們的綜合材料入門習作及教師點評,有藝術家以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有介紹各種材料的工藝制作和表現(xiàn)。希望本書能給廣大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們有所啟示和幫助。
平面構思課程的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從理論講解到風格界定,到特點分析,到實例分析、由實際上升到理論,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可舉一反三。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還可用多媒體教學來增加學生的興趣。還可通過學生的聽課情況、作業(yè)情況組織講座會或辯論會,使學生能主動地、自覺地且非常感興趣地學習這門課程,并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
《藝術欣賞教程》是學生了解藝術欣賞知識、了解不同藝術形式、熟悉中外藝術作品的知識“套餐”,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除了音樂外,美術、戲曲、電影電視、舞蹈、話劇、音樂劇等藝術學科的基礎知識都作了介紹。為突出學校課堂教學的特點,本教材以課的形式來編寫。每一課內容相對獨立,前后又有內在聯(lián)系,并由“學一學”、“聽一聽”、“唱一唱”
《藝術設計基礎實驗教程》重點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所沿用的傳統(tǒng)造型科目(素描、色彩以及20世紀80年代以后形成的“三大構成”等)的教學目標、方法、步驟、要求、組織程序進行全面的審視與探討,并從體例、內容、觀念以及示范作品的形式上對原有的課程內容有了較大的突破,分為基礎概念、元素與形態(tài)、圖形與語意、內省與推廣、材料實驗
解讀大師-美術卷(教科文讀本)
本書以圖文形式,對藝術設計審美的基本知識,審美觀念的流變和藝術設計的發(fā)展,藝術設計的審美要素,及藝術設計與審美文化等進行闡述。
改革訓練課題,以往作業(yè)只是針對構成原理和形式法則,造成學生只重視結果,被認為是好的作業(yè)也出現(xiàn)雷同,F(xiàn)在一方面大量加強思維訓練,強調思考的過程,強調思考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多進行命題性的、針對專業(yè)的訓練,甚至模擬設計項目,訓練學生在各種限制條件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系統(tǒng)考慮形態(tài)與人、與環(huán)境、與社會、與材料加工的關系,加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