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主體為宋嘉定十五、十六年乞頒賜南朝梁陳程靈洗廟號、封爵文書的整理點校本,另外附錄程靈洗、程祁等相關程氏人物資料輯錄,便于與文書內容對照閱讀。本書主體文書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主要摘自北宋程祁所著《程氏世譜》,第二部份抄錄南宋嘉定十五、十六年地方士紳官吏乞頒賜南朝梁陳程靈洗廟號封爵文書,第三部份為補充材料。這
因為黎虎先生的論著眾多,發(fā)表或出版的時間跨度長,不同時期的論文、著作的引文注釋格式差異大,其中還有一些是黎虎先生早年的讀書札記,故整理起來難度頗大。同時,由于黎虎先生逝世事出突然,而收集、整理其論著的時間又比較倉促,故其中難免有所遺漏。經過與黎虎先生家屬溝通商議,最后決定將目前所能收集到的黎虎先生論著結集整理為十二卷本
《一說春秋之谷雨》為《一說春秋》叢書的第二本,主要講述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664年之間的春秋故事。本叢書以《春秋》為基礎,以《史記》和《國語》作為主要補充,同時,參考其他數(shù)十部相關書籍撰寫而成。與其他《春秋》白話本不同,《一說春秋》叢書在原有史料的基礎上,補充了歷法、禮法、制度、人物關系等背景信息,將春秋的事件片段前
越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當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為實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本輯為第十五輯,包含學術之余不忘經世思考的章學誠、元朝末年的紹興行御史臺及其與周邊群雄關系研究、“余姚三黃子”與劉宗周以及蕺山學派、陶望齡與李贄的人際交往和思想交集、明清紹興城市
現(xiàn)主要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是甘肅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也是具有古老的歷史。裕固族先民由明代關西八衛(wèi)破散、后被明政府安置在祁連山,最終形成為一個具有共同體特性的少數(shù)民族。文集收錄31篇論文,內容包括“裕固族歷史研究”、“裕固族民間文學、民俗研究”、“裕固族史料文獻研究”三個方面,對裕固族的歷史文化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內容包
《社會史研究》由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辦。本書此次分為三個專欄,分別為“專題論文”“學術評論”“書評”!皩n}論文”收文10篇。內容有從歷史人類學的角度考察山東臨沂嶺前村的社會勞動分工、鄱陽船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變遷、廣州商團與1924年的官商爭械潮、黃展云與營前模范農村試驗、清末民國東太湖的水域開發(fā)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
中晚唐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代,成為唐宋變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一時期經歷了經濟重心南移、門閥貴族沒落、普通民眾打開上升通道以及民族政策從開放逐步趨向保守等重要變化,還形成了揚州、成都等一大批重要的商業(yè)城市,為宋朝的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一歷史性轉折,也成為中國歷史的大變局從大度開放變得日益保守,從崇文尚武變得重文抑武,
本書捋著北宋元祐前后十余年時間軌跡,以諸多廟堂重臣的政壇行跡帶動重大歷史事件,以具體到月的時間節(jié)點打通時代大事記,對元祐年間的朝局變化、人事任免、派系黨爭、對外關系、治國方針等進行了全景式的梳理以及抽絲剝繭的呈現(xiàn)。這一時期,隨著宋神宗的去世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以司馬光、文彥博等為首的舊黨重新把控朝政,并在高太后的支持下
日本侵華戰(zhàn)爭使包括南京在內的很多地區(qū)成為淪陷區(qū),淪陷區(qū)問題由此重要起來。早在1939年,毛澤東就指出:中國淪陷區(qū)問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生死問題。本書在深入挖掘中日文史料的基礎上,探究日本侵占南京時期的諸多罪行。具體而言,本書探討了關于光華門戰(zhàn)爭遺跡、菊花臺公園、日本紀元慶典、明孝陵祭典以及南京神社等課題,揭示了日本建構
瞿式耜(15901650),字起田,號稼軒、耘野,又號伯略,明末詩人、官員。本書分為信札和附錄兩個部分。信札部分收錄瞿式耜未刊書牘280通,系嚴志雄教授整理之鈔本《瞿中丞啟稿》,原件現(xiàn)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善本室,上海圖書館亦有藏。信札撰作時代大致為崇禎元年四月至崇禎二年一月(1628.041629.01),涵蓋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