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胡小石先生早年開設“中國古代批評史”“修辭學史”等課程的講義編成,其中第一部分以南京大學圖書館藏稿本《中國文學批評史》為底本,是第一次整理發(fā)表,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本書分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史講稿”“中國修辭學史”“唐人七絕詩論”四個部分,體現(xiàn)出胡小石先生在古代文論、古代文學多方面的成就。
通”本義表示到達,與“窮”、“塞”相對,表示流通、通正的狀態(tài)。本文借助“通”這一關(guān)鍵詞作為切入點,串聯(lián)起《文心雕龍》問題意識與批評方法,更能借以揭示《文心》批評方法的民族特色。本文分為以下四章:第一章以“通其不通”為標題,探討《文心》批評方法的問題意識!段男摹肥且徊烤缺字鳎瑒③牟粌H看到時代中文學理論批評的三大困境,
《北漂者說2:讀書記》是一部隨筆式的文藝評論集。作者是職業(yè)編輯,卻以“夜讀者”的身份視角切入,用深沉的感情,對各類文學圖書進行研讀思考、點評解析以及書畫影視等門類的觀摩品賞,詮釋了“文學就是人學”的創(chuàng)作原則與生存鐵律,敘寫北游京城從事文字編輯工作二十多年來的喜聞樂見、甜酸苦辣,字里行間或懷念,或抒情,或憐憫,或評判,或
《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1898—2020》(第二版),由上下兩卷組成,本書為下卷,選取1949至2020年間具有代表性且有廣泛影響的各文類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除作品原文外,還附有“作者簡介”“解題”“作家作品集錄要”“作者自述”“評論摘要”“研究文獻索引”等內(nèi)容。教材“選”“評”兼?zhèn),欄目設置合理,編寫體例新穎,兼具經(jīng)典
《唐別集考》是河南大學教授齊文榜先生歷時十年完成的目錄學巨著。此前類似的書有,萬曼的《唐集敘錄》,陳伯海、朱易安的《唐詩書錄》、趙榮蔚的《唐五代別集敘錄》的基礎(chǔ)上,都已經(jīng)是本領(lǐng)域的基礎(chǔ)性文獻。而《唐別集考》在吸取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充分利用新見材料及海外傳回資料,廣泛而細致地檢核比勘原書原本,對106家唐人別集的版本
本書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的最新一輯,由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胡曉明主編,匯集了中國古代文學與文藝理論研究領(lǐng)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含學科下屬各細分領(lǐng)域特色專題專欄,收入有關(guān)中國古典文學、文體學、文論研究及詩詞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學術(shù)論文,主題設置突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與文獻、文化、思想、藝術(shù)等領(lǐng)域的交叉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讀本》是為適應“新文科建設”新形勢下高校中文專業(yè)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依憑文學史意識與審美標準,遴選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名篇佳作60篇,結(jié)合新的課程理念與學術(shù)界的研究成果進行解讀分析,引導大學本科生深入領(lǐng)會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獨特審美意味和文學史意義及影響。讀本選文典型,兼顧思想性與
本書選文的主題為“生活的藝術(shù)”,通過對豐子愷《阿咪》、汪曾祺《八千歲》、梁實秋《雅舍談吃》、王安憶《天香》等經(jīng)典名篇的解讀,向讀者娓娓道來日,嵤轮械纳钫軐W,讓人找到生活本身的意義。
本書選文的主題為“人性深處”和“超越生死”,通過對劉慈欣《三體》、穆旦《智慧之歌》、史鐵生《命若琴弦》《我與地壇》、楊絳《我們仨》等經(jīng)典名篇的解讀,探尋人性深處的幽暗和光輝,感悟生命存在之真諦。
本書選文的主題為“誕生”和“童年”,通過對魯迅《補天》、徐志摩《嬰兒》、郭沫若《鳳凰涅槃》、蕭紅《呼蘭河傳》等經(jīng)典名篇的解讀,表達了對生命起源的思索、體會、追求,以及童年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