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苗族合唱作品集》的出版,對于苗族合唱的發(fā)展與系統(tǒng)化梳理將起到很好的鋪墊與促進作用。曲集內收錄了國內多位作曲家有關苗族合唱的傾情力作,既有大家喜愛的《貴客來到家》(陳國權)、《飛歌與跳月》(陳怡)、《青青苗嶺》(徐景新)、《苗嶺你好》(黃鐘聲)、《大家來踩鼓》《木鼓敲起來》(王德文),又有《蘆笙大擺裙》(唐德松)、
本書分為4冊,包括器樂、曲牌與襄武秧歌、套曲《十大番》、套曲《小十番》與《十樣錦》。
本書以世界音樂文化的視角,選輯了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不同地區(qū),特別是不同文化語境中的音樂表演事象,以呈現(xiàn)音樂表演所涉及的藝術、生理、心理、歷史、民族、社會、哲學和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由此促進不同觀念、思想之間的相互參照和理解,從人類社會宏觀的角度,體現(xiàn)和反映音樂表演在本質上是一種具有內在意義的文化實踐過程。
本書分為3冊,包括套曲《小十番》、套曲《大十番》、其他常用樂曲。
本書共五章十四節(jié)內容,附加43例曲牌音樂多聲部曲譜譜例,提供輔助教學的音頻內容。主要以隴東道情皮影戲曲牌音樂為研究主體,重點介紹了隴東道情音樂與曲牌音樂來源、構成、特點、分類及應用,隴東道情文場樂器的形制、功用及樂隊編制分工,隴東道情器樂曲牌音樂,隴東的道情器樂曲牌音樂結構的分析、使用及功用。
本書主要以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余部二胡協(xié)奏曲為研究對象,通過對80年代前、后兩個時期作品的研究,總結不同時期音樂語言與創(chuàng)作思維的特點,提煉整個80年代二胡協(xié)奏曲的風格特征,并結合80年代的歷史背景,闡釋該時期作品音樂內容、形式、觀念的變遷與成因,最終客觀評價其歷史貢獻與不足。
本書分為六章,其中理論常識四章,鼓譜練習兩章。內容涵蓋了隴東道情皮影戲打擊樂器的介紹、演奏技巧與訓練方法、傳統(tǒng)傳承方法、學校傳承現(xiàn)狀與教學方法探索、打擊樂運用、記譜、練習實例等方面。全書根據學校傳承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采用“藝人+教師”的“雙師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的鑼鼓點子(經)轉換為文字譜、字母譜、分行總譜、聯(lián)合總譜
本書內容包含隴東道情唱腔音樂、唱腔傳承與學習、唱腔技巧與藝術處理等4章15節(jié),附加傳統(tǒng)唱腔總譜、唱段角色對應表、唱詞國際音標等內容。
本書講述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概述、中國民族音樂的文化特征、中國古代歌舞音樂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