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愛科學·走進科普大探索 時光奧秘
《全球化過程中的價值多樣化》是北京市“十五”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價值多元化與文化沖突”的最終研究成果。全球化的過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到了最近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成為學者們爭相討論的話題。全球化首先使全世界的經濟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這對各國、各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全球化同時還
《現代性語境下的價值與價值觀》內容簡介:大致算來,中國的價值哲學研究已有二十四五年的時間了。而我真正走入價值哲學研究領域應該是在1988年。記得那時,我大學畢業(yè)才四年,一直給本科生講倫理學課。本科畢業(yè)直接教本科生,這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那時卻很正常。1988年春天的一天,系主任找到我,非常認真地跟我說,系里
中西文化的碰撞孕育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近代新學。近代新學是由不同流派的思想家共同鼓動起來的.郭嵩燾、薛福成、王韜等早期改革派思想家利用中西、古今、新舊、實虛、正偽、道器、本末、體用、常變、天人等范疇構建了一個融會中西、具有傳統(tǒng)和現代雙重特征的價值世界。他們對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道義與功利,整體與個體,法治與德治,
本書是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盧風與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及哲學講座教授杜維明先生的訪談錄,主要討論現代性的價值導向,F代社會以日益復雜的制度和日益發(fā)達的媒體激勵,勸誘人們以努力賺錢、及時消費的方式追求人生意義,其價值導向是經濟主義和消費主義的,而經濟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實質是物質主義!冬F代性與物欲的釋放》著力分析如此粗俗的價值觀何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隱藏在看似平凡無奇的現象下面的那些奇妙心理學原理,讓我們開始理解,所謂的直覺,蘊含著怎樣的心理機制和生理基礎。書中還穿插了許許多多經典的試驗和真實案例,不會讓人讀起來感覺冗長乏味;在作者的生花妙筆和巧妙布局之下,他將一個個心理學原理在決策領域的應用娓娓道來。如果沒有這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中國認識論史專著,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總攬中國哲學史發(fā)展全局,在詳盡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把一部宏大的中華民族的認識歷史放在幾個專題中,沿著中國認識范疇產生、發(fā)展、演變的軌跡,全面、具體地考察和精辟地論析了中國認識論的基本內容、發(fā)展規(guī)律、民族形式和思想特點。
《認識論探索》原名《認識論新論》,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關于《認識論探索》的編寫,我曾在書的卷首,作了如下說明:“從1982學年起,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為高年級學生開設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專題課。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認識論新論》一書,就是在我講授這門課程的講稿的基礎上編寫的。參加編寫的還有袁貴仁、王會軍
本書引導讀者穿越悖論、幻覺及其激進懷疑論這些迷宮,它們正是哲學探究的中心問題所在。作者認為,我們的理性技能堅持要對宇宙作出純粹理性的說明,然而同時,這些技能的內在缺陷又使得我們絕不能完全滿足這一要求。書中帶領讀者進入——并且穿越——哲學中某些最棘手同時也最富挑戰(zhàn)性的領域。
本書基本上是一部關于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中重要范疇和原理的概要討論。主要包括:哲學總論、中西哲學史略、形而上學、認識論、論理學、美學、當代哲學、以及中西哲學的會通與發(fā)展等七章內容。本書在每一章的開頭,都設計了本章提要、關鍵術語和關鍵人物幾個環(huán)節(jié);而結尾部分,也配備了本章小結以及思考題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