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通訊工具,手機攝影實現(xiàn)了照相機無法達到的便捷性。從攝影推延至藝術,藝術創(chuàng)作會因手機這一新的“義肢”的出現(xiàn)而改變嗎?藝術和媒體,乃至“自媒體”究竟有何關系?這種關系是否會危及藝術自身?具而言之,手機攝影能否從媒體的文本性語言,上升到一種新的藝術語言?甚或成為一種新的“媒介”?2014年7月,馮立、張曉、王征等19
《影子的影子》是第五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的重要學術成果。全書圍繞“心靈能指與東方智慧”這一學術主題,提出了“東方智慧”這樣一個宏大、開放的概念,同時這一主題也是“元影像理論”的延伸。依據(jù)這一出發(fā)點,多位攝影批評家、策展人,對張照堂、駱伯年的攝影作品進行了個案分析和理論闡釋;同時,理論家、相關學者還對“上圈”、“乾坤灣”
華山“新風景”項目,是第五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前期開展的影像實驗。來自國內(nèi)各地的幾十位攝影師,從各自的內(nèi)心出發(fā),結(jié)合對“當代語境下的東方向度”的思考,以“華山新風景”為題,留下了本書中各自所呈現(xiàn)的影像和言論。 本著影像實驗的目的,以攝影者個人的經(jīng)驗和觀看,重點不在風景,而在乎人對風景的意義建構。換言之,該項目的實驗核心
《乾坤灣》是第五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的學術成果之一。2014年初,數(shù)十位攝影家齊聚陜北洛川縣乾坤灣,對乾坤灣范圍內(nèi)的小程村、碾畔村、伏義河村,進行了為期10天的訪問與拍攝,之后其中的幾位攝影師,又前往黃河對面的山西永和縣澮里村繼續(xù)訪問.....這是一個以“單純視覺與文化利用”為參照系的影像實驗項目,它強調(diào)攝影者在回歸本
本書收錄了李檣自1981年—2014年間以不同身份拍攝的,以其故鄉(xiāng)陜北定邊一個叫李崾峴的小山村為原點的攝影及繪畫作品200余幀。\\t李檣“以一種安靜、純粹、沉著的真情與本性”,30余年持續(xù)關注北方鄉(xiāng)村的民本民生和自然景觀,尤其對過往的“苦難之上的美好與溫馨”的鄉(xiāng)村生活有貼切的表達。書中的這些攝影作品,包括20世紀80
《孩子們的攝影藝術館》共分為三個章節(jié)有6類攝影實例,從身邊的美好事物到優(yōu)美廣闊的自然風光,精選數(shù)十張攝影佳作,全面介紹攝影,每張攝影作品都標注詳細的攝影說明,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即可以從書中了解攝影技巧,又可以按照書中實例所介紹的方法拍攝出優(yōu)美的圖片,讓我們一起體驗攝影的魅力吧!
本書就如何全面學習攝影理論,如用光、構圖、用色等,并掌握各類攝影專題如風光、人像、建筑、花卉、兒童、動物、體育、舞臺、食物、靜物、樹木、花卉等實戰(zhàn)拍攝技巧做了詳細介紹及實例講解。其中在人像章節(jié)特別講解了人像攝影的22大絕招和9種擺姿技巧,在兒童章節(jié)講解了9種能讓兒童照片特別出色的拍攝方法,在微距攝影中講解了能夠打開微距
《子不語主題影畫集》講述活潑可愛的女孩小語生于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家庭,由于父親的工作關系,一家子搬到了小鎮(zhèn),住在詭異而美麗的老宅“廢園”里。認識了神秘卻又親和的沈哥哥、狐中貴族琥珀。在小語的清澈明眸中,在他們的帶領下進入了一個常人所看不到的世界,卻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木芙蓉”——承受不起純粹的美,還未開始就已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