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的崇高性研究/人民日報學術文庫》在對貝多芬奏鳴曲音樂學分析的基礎上探尋貝多芬奏鳴曲創(chuàng)作中所蘊含的“崇高”觀念。從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鳴曲中選取早、中、晚期較為典型的代表作品進行個案研究,從音樂的結構內容、和聲設計、動機安排及音樂表現入手,重新解讀音樂作品的構成,并研究了“崇高”這個審美范疇在貝多芬音樂中的具體實現。
王笑容,齊魯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本科畢業(yè)于山東藝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曾主持兩項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浪漫主義音樂中的浮土德》《山東省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情況調查》,主持濟南市哲社規(guī)劃辦課題一項《濟南市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情況調查》,參與兩項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辦項目,在國內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
第一章 貝多芬奏鳴曲的音樂分析
第一節(jié) 貝多芬早期的奏鳴曲創(chuàng)作分析
第二節(jié) 貝多芬中期的奏鳴曲創(chuàng)作分析
第三節(jié) 貝多芬晚期奏鳴曲創(chuàng)作分析
第二章 貝多芬奏鳴曲中的哲學——美學特征與意義
第一節(jié) 英雄性分析
第二節(jié) 悲劇性
第三節(jié) 崇高性分析
第三章 貝多芬奏鳴曲的社會意義與價值
第一節(jié) 貝多芬音樂與拿破侖
第二節(jié) 貝多芬音樂的哲學——美學研究于當今社會的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