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共分4篇13章,系統(tǒng)闡述中東地區(qū)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盆地、阿曼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內容涵蓋中東地區(qū)主要含油氣盆地的構造演化特征、地層沉積特征、石油地質特征和油氣資源分布,以及各個盆地內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構造、圈閉、地層、沉積、儲層、生產動態(tài)等。
《中東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是對中東油氣區(qū)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總結,適合油氣勘探、能源化工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高等院校師生的教學參考書,尤其可供在該地區(qū)從事油氣勘探開發(fā)以及對該區(qū)域感興趣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向縱深發(fā)展,對油氣能源的需求日漸旺盛,導致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研究海外、海上石油與天然氣地質油藏特征是當前嚴峻的石油天然氣形勢下的最好選擇。
中東是世界油氣資源最富集的地區(qū),素有“石油寶庫”之稱。中東的油氣資源集中分布在阿拉伯板塊的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盆地和阿曼盆地中,其中廣泛發(fā)育于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碳酸鹽巖油氣儲層在這j大盆地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分析研究三大盆地中廣布的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不僅有利于深入了解中東地區(qū)的油氣資源特征,對于意圖介入中東油氣勘探及開發(fā)的科研工作者和石油公司也是有益的幫助。
全書共分為四篇,按總一分的格局排布;第一篇為整本書的總論;第二篇、第三篇和第四篇分別為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盆地和阿曼盆地各論。i篇各論的內容也按總一分格式安排,第4章、第8章和第11章分別論述各個盆地的總體特征,第5~7章、第9~10章,以及第12~13章則分別闡述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盆地和阿曼盆地不同時代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的具體特征。通過總一分格式安排全書內容,意圖在分析中東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殊性的同時,揭示其共通性。
第一篇中東地區(qū)碳酸鹽巖油氣藏基本地質特征,包括第1~3章。首先,論述中東地區(qū)的地理及大地構造位置、構造及沉積演化背景、構造單元分區(qū)與油氣資源潛力;然后,在威爾遜碳酸鹽巖沉積模式的基礎上,系統(tǒng)總結中東地區(qū)碳酸鹽的沉積環(huán)境和相、巖石類型及特征,以及油氣儲層中的空隙類型及其發(fā)育特征。
第二篇阿拉伯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包括第4~7章。介紹阿拉伯盆地的構造位置,論述該盆地的構造演化特征、地層沉積特征、石油地質特征和油氣資源分布特征。按阿拉伯盆地碳酸鹽巖油氣藏地層沉積次序和發(fā)育程度,分別提取了古生界1個典型氣藏,中生界3個典型油藏、1個典型油氣藏,新生界1個典型油藏、1個典型油氣藏進行詳細解剖,揭示阿拉伯盆地內各個時代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的構造、圈閉、地層、沉積、儲層和生產動態(tài)特征。
第三篇扎格羅斯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包括第8~10章。介紹扎格羅斯盆地的構造位置,論述該盆地的構造演化特征、地層沉積特征、石油地質特征和油氣資源分布特征。按扎格羅斯盆地碳酸鹽巖油氣藏地層沉積次序和發(fā)育程度,分別提取中生界2個典型油氣藏、1個典型油藏,新生界4個典型油氣藏進行詳細解剖,揭示扎格羅斯盆地內各個時代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的構造、圈閉、地層、沉積、儲層和生產動態(tài)特征。
第四篇阿曼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包括第11~13章。介紹阿曼盆地的構造位置,論述阿曼盆地的構造演化特征、地層沉積特征、石油地質特征和油氣資源分布特征。按阿曼盆地碳酸鹽巖油氣藏地層沉積次序,分別提取了古生界2個典型油藏、1個典型油氣藏,新生界1個典型油藏進行詳細解剖,揭示阿曼盆地內各個時代典型碳酸鹽巖油藏的構造、圈閉、地層、沉積、儲層和生產動態(tài)特征。
全書通過對選取的18個特征各異的碳酸鹽巖油、氣藏特征的詳盡論述,力圖為讀者呈現中東碳酸鹽巖油氣資源的獨特韻味,在此基礎上,經過系統(tǒng)分析和歸納總結,形成對中東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和規(guī)律的深入認識。
上述研究是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課題(973計劃2014CB239201)、“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11ZX05030-005-03)和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資助下完成的。在研究與成書過程中,參考了大量來源于C&C、IHSProb等專業(yè)數據庫,SPE、AAPG、CNKI、超星等文獻數據庫的資料,引用了白國平編著的《中東油氣區(qū)油氣地質特征》一書的部分內容,同時受到中海油研究總院鄧運華副院長,中海油研究總院開發(fā)院胡光義院長、楊莉副院長、高云峰首席工程師等的關心、指導和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西南石油大學陳景山教授審閱了本書的初稿,提出了非常寶貴的修改意見;中國科學院劉寶珺院士在審查書稿后,欣然為本書作序。在此,作者對兩位老專家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底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對為本書給予的指導和幫助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由于編著者水平有限,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目錄
第一篇中東地區(qū)碳酸鹽巖油氣藏基本地質特征
第1章大地構造特征與油氣資源潛力(3)
1.1地理及大地構造位置(3)
1.2構造及沉積演化背景(5)
1.3構造單元分區(qū)與油氣資源潛力(7)
第2章碳酸鹽巖沉積模式與相(23)
2.1理論沉積模式(23)
2.1.1盆地相(23)
2.1.2開闊陸棚(廣海陸棚)相(24)
2.1.3碳酸鹽臺地的斜坡腳(或盆地邊緣)相(24)
2.1.4碳酸鹽巖臺地的前斜坡(或臺地前緣斜坡)相(24)
2.1.5臺地邊緣的生物礁相(24)
2.1.6簸選的臺地邊緣砂(或臺地邊緣淺灘)相(25)
2.1.7開闊臺地(或陸棚瀉湖)相(25)
2.1.8局限臺地相(25)
2.1.9臺地蒸發(fā)巖(或蒸發(fā)巖臺地)相(25)
2.2沉積環(huán)境和相(25)
2.2.1潮坪相(26)
2.2.2局限臺地相(26)
2.2.3開闊臺地相(27)
2.2.4廣海陸棚(28)
2.2.5臺地邊緣(29)
第3章碳酸鹽巖巖石類型及空隙系統(tǒng)特征(30)
3.1巖石類型及特征(30)
3.1.1石灰?guī)r(30)
3.1.2白云巖(31)
3.1.3砂巖(34)
3.1.4其他巖類(34)
3.2空隙系統(tǒng)特征(34)
3.2.1原生孔隙(34)
3.2.2次生孔隙(35)
3.2.3裂縫(37)
3.2.4溶洞(38)
第二篇阿拉伯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
第4章阿拉伯盆地油氣藏地質總體特征(41)
4.1盆地位置(41)
4.2構造演化特征(41)
4.3地層沉積特征(44)
4.3.1沉積演化背景(44)
4.3.2地層及其分布特征(44)
4.4石油地質特征(56)
4.4.1烴源巖特征(56)
4.4.2儲集層特征(57)
4.4.3蓋層特征(58)
4.4.4油氣運移(59)
4.4.5含油氣系統(tǒng)(60)
4.5油氣資源分布(62)
4.5.1油氣勘探開發(fā)簡史(62)
4.5.2油氣資源及分布特點(65)
4.5.3典型油氣田(66)
第5章阿拉伯盆地古生界Dukhan碳酸鹽巖氣藏地質特征(77)
5.1基本概況(77)
5.2構造及圈閉(77)
5.3地層和沉積相(77)
5.4儲層特征(78)
5.5生產特征(79)
第6章阿拉伯盆地中生界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80)
6.1Abqaiq孔隙型淺海碳酸鹽巖臺地鮞粒灰?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藏(80)
6.1.1基本概況(80)
6.1.2構造及圈閉(80)
6.1.3地層和沉積相(82)
6.1.4儲層結構(84)
6.1.5儲層性質(88)
6.1.6生產特征(99)
6.2Dukhan孔隙型淺海陸棚富泥顆;?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藏(105)
6.2.1基本概況(105)
6.2.2含油氣系統(tǒng)(106)
6.2.3構造及圈閉(106)
6.2.4地層和沉積相(110)
6.2.5儲層結構(115)
6.2.6儲層性質(116)
6.2.7生產特征(118)
6.3Fateh孔隙型碳酸鹽巖大陸架粒泥、泥粒灰?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氣藏(123)
6.3.1基本概況(123)
6.3.2構造及圈閉(123)
6.3.3地層和沉積相(124)
6.3.4儲層結構(126)
6.3.5儲層性質(133)
6.3.6生產特征(136)
6.4Zakum孔隙型碳酸鹽巖臺地藻屑灰?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藏(137)
6.4.1基本概況(137)
6.4.2構造及圈閉(137)
6.4.3地層和沉積相(139)
6.4.4儲層結構(147)
6.4.5儲層性質(147)
6.4.6生產特征(154)
第7章阿拉伯盆地新生界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159)
7.1Jubaissah孔洞型淺海陸棚粒泥、泥;?guī)r斷背斜構造迷宮狀油氣藏(159)
7.1.1基本概況(159)
7.1.2構造及圈閉(159)
7.1.3地層與沉積相(162)
7.1.4儲層特征(162)
7.1.5生產特征(165)
7.2Wafra碳酸鹽巖斜坡及潮上灘灰?guī)r、白云巖背斜構造層狀-塊狀-迷宮狀油藏(166)
7.2.1基本概況(166)
7.2.2構造及圈閉(167)
7.2.3地層和沉積相(171)
7.2.4儲層結構(180)
7.2.5儲層性質(181)
7.2.6生產特征(186)
第三篇扎格羅斯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
第8章扎格羅斯盆地油氣藏地質總體特征(191)
8.1盆地位置(191)
8.2構造演化特征(191)
8.3地層沉積特征(192)
8.3.1沉積演化背景(192)
8.3.2地層及其分布特征(193)
8.4石油地質特征(205)
8.4.1烴源巖特征(205)
8.4.2儲集層特征(206)
8.4.3蓋層特征(207)
8.4.4圈閉(208)
8.4.5油氣運移和成藏(208)
8.4.6含油氣系統(tǒng)(209)
8.5油氣資源分布(211)
8.5.1油氣勘探開發(fā)簡史(211)
8.5.2油氣資源及分布特點(212)
8.5.3典型油氣田(215)
第9章扎格羅斯盆地中生界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219)
9.1Mansuri與AbTeymur孔隙-裂縫型局限碳酸鹽巖陸棚白云巖、粒泥、泥;?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藏(219)
9.1.1基本概況(219)
9.1.2構造及圈閉(219)
9.1.3地層與沉積相(224)
9.1.4儲層特征(226)
9.1.5生產特征(229)
9.2Ahwaz裂縫-孔隙型碳酸鹽巖陸棚粒屑、泥;?guī)r與鈣質砂巖混積的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氣藏(231)
9.2.1基本概況(231)
9.2.2構造及圈閉(233)
9.2.3地層與沉積相(233)
9.2.4儲層結構(234)
9.2.5儲層性質(239)
9.2.6生產特征(239)
9.3Kirkuk孔隙型生物礁邊緣泥粒、粒泥灰?guī)r背斜型層狀-塊狀油氣藏(241)
9.3.1基本概況(241)
9.3.2構造及圈閉(242)
9.3.3地層和沉積相(243)
9.3.4儲層結構(246)
9.3.5生產特征(252)
第10章扎格羅斯盆地新生界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257)
10.1Ain Zalah孔隙-裂縫型大陸架內緩坡粗/細晶白云巖和泥;?guī)r背斜構造塊狀油氣藏(257)
10.1.1基本概況(257)
10.1.2構造及圈閉(257)
10.1.3地層和沉積相(261)
10.1.4儲層結構(266)
10.1.5儲層性質(268)
10.1.6生產特征(269)
10.2Jambur孔隙-裂縫型淺海粒泥、泥;?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氣藏(270)
10.2.1基本概況(270)
10.2.2構造及圈閉(271)
10.2.3地層和沉積相(271)
10.2.4儲層特征(272)
10.2.5生產特征(277)
10.3Naft Khaneh-Naft Shahr裂縫型淺海石灰?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氣藏(279)
10.3.1基本概況(279)
10.3.2構造及圈閉(280)
10.3.3地層和沉積相(281)
10.3.4儲層特征(283)
10.3.5生產特征(283)
10.4Haft Kel孔隙-裂縫型局限碳酸鹽巖陸棚泥粒、粒屑灰?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氣藏(285)
10.4.1基本概況(285)
10.4.2構造及圈閉(285)
10.4.3地層和沉積相(287)
10.4.4儲層特征(288)
10.4.5生產特征(292)
第四篇阿曼盆地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
第11章阿曼盆地油氣藏地質總體特征(299)
11.1盆地位置(299)
11.2構造演化特征(299)
11.3地層沉積特征(302)
11.3.1沉積演化背景(302)
11.3.2地層及其分布特征(303)
11.4石油地質特征(308)
11.4.1烴源巖特征(308)
11.4.2儲集層特征(309)
11.4.3蓋層特征(312)
11.4.4含油氣系統(tǒng)(312)
11.5油氣資源分布(313)
11.5.1油氣勘探開發(fā)簡史(313)
11.5.2油氣資源及分布特點(313)
11.5.3典型油氣田(316)
第12章阿曼盆地古生界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320)
12.1Birba孔隙型碳酸鹽巖斜坡泥質白云巖斷塊層狀-塊狀油氣藏(320)
12.1.1基本概況(320)
12.1.2構造及圈閉(321)
12.1.3地層與沉積相(323)
12.1.4儲層特征(332)
12.1.5生產特征(336)
12.2Lekhwair裂縫-孔隙型碳酸鹽巖斜坡生屑灰?guī)r、顆;?guī)r背斜構造層狀-塊狀油氣藏(338)
12.2.1基本概況(338)
12.2.2構造及圈閉(338)
12.2.3地層和沉積相(342)
12.2.4儲層特征(342)
12.2.5生產特征(348)
12.3Safah微晶間孔型內陸棚邊緣粒泥灰?guī)r鼻狀構造鋸齒狀油氣藏(353)
12.3.1基本概況(353)
12.3.2構造及圈閉(353)
12.3.3地層和沉積相(357)
12.3.4儲層特征(360)
12.3.5生產特征(361)
第13章阿曼盆地中生界Qarn Alam碳酸鹽巖油藏地質特征(365)
13.1基本概況(365)
13.2構造及圈閉(365)
13.3地層與沉積相(368)
13.4儲層結構(371)
13.5儲層性質(371)
13.6生產特征(372)
參考文獻(379)
本書在系統(tǒng)總結中東碳酸鹽巖油(氣)藏構造、沉積、石油系統(tǒng)和油氣資源分布等基本地質特征的基礎,詳細分析了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盆地和阿曼盆地的含油氣系統(tǒng)特征,解剖了這三大盆地43個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的構造和圈閉特征、地層層序特征、沉積相分布特征、油(氣)儲層結構及其屬性特征,描述了這些典型碳酸鹽巖油(氣)藏的勘探開發(fā)歷程和產出動態(tài)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