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人權保障發(fā)展六十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通過專論和報告等形式,系統(tǒng)闡釋國新中國六十年來,在以往的基礎上人權理論研究、人權建設實踐以及人權對外交流的發(fā)展。其中既肯定了我國人權保障的巨大成就,也指出國尚待解決的問題的對解決相關問題提出的意見建議。全書分三個部分:其一,綜論篇,按人權保障的內在邏輯,匯集了人權概念、人權理論和人權歷史在中國的發(fā)展,以及對人權問題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等專論。其二,分論篇,以《世界人權宣言》、國際人權公約之分類,結合我國憲法、法律相關規(guī)定,對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的內容分題做了論述。其三,國際交流篇,收入了作者二十年來參與我國與外國人權對話、參與主持人權對話研討,以及其他形式的對外人權交流之部分報告、講話和重要發(fā)言。此外,還收入了作者本人及其與胡云騰先生一起對我國人權建設撰寫的研究報告,作為附錄!缎轮袊藱啾U习l(fā)展六十年》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語言樸實,可資理論研究、高校教學、人權建設實踐參考,也是廣大干部和群眾學習人權知識的良好輔助材料。
劉海年,河南唐河人,1936年4月生,1961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yè),1964年中國法律史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人權研究會顧問,中國法律史學會學術顧問,中國法學會信息法研究會會長,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特約咨詢員。主要著述有:獨著《戰(zhàn)國秦代法制管窺》,《劉海年文集》;曾參加云夢秦簡整理,注釋,翻譯出版《睡虎地秦墓竹簡》;共同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沈家本未刻書集纂》、《沈家本未刻書集纂(補編)》等法律古籍;合著、主編與共同主編法律歷史、法治、人權理論等著作十多部。
一 綜論篇
關于人權的概念
研究人權要有正確的觀念
人權觀念在中國的形成和發(fā)展(綱要)
中國共產黨為人權而奮斗( 1921-1949)
新中國人權法治發(fā)展六十年
保障人權與爭得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中國的實踐經(jīng)驗
文化自覺與人權保障
政治文明建設與人權保障--從歷史沿革解析
保障人權:國家的特殊作用
中國人權保障的新宣示
會通中外文化共建和諧世界--寫在《世界人權宣言》發(fā)表六十周年和中國改革開放
三十周年之際
構建人權充分實現(xiàn)的社會的和國際的秩序
關于建設中國特色人權理論體系的若干問題
二 分論篇
適當生活水準權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
維護健康權:政府的義務
保障民生: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國際人權公約視角下的殘疾人保障
國際人權公約視野下的婦女權利保障
中國法律關于人身權利的保障
“和而不同”與少數(shù)人權利保障一從國際人權公約有關規(guī)定談起
宗教自由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透明度與大眾傳媒規(guī)制
表達自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言論自由與社會發(fā)展
市民社會與結社自由的若干問題
堅持反對酷刑促進人類文明
中國傳統(tǒng)刑法思想對當代死刑的影響
限制、減少與廢除死刑
科學發(fā)展觀與監(jiān)獄建設
三 對外交流篇
參與我國與外國人權對話交流的回顧與展望
建設人類文明,加強司法對人權保障(1998年12月)
在中美人權法律保障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1998年12月)
中國人民比別人更關心自己的人權(2000年5月)
在牛津大學關于表達自由學術研討會上的報告提綱(2000年11月)
酷刑的危害與防治(2002年10月)
加入世貿組織和人權兩公約對中國法治和人權建設的影響(綱要)(2002年4月)
承傳古代中國和羅馬文明,推進當代文明建設(2003年12月)
……
四 附錄
(二)黨領導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民主運動是爭取人權的第二條戰(zhàn)線
國民黨反動派在武裝進攻解放區(qū)的同時,對其統(tǒng)治區(qū)的民主黨派、愛國師生的民主運動展開了鎮(zhèn)壓。為了在緊急狀況下保障人權,1946年1月31日,各黨派出席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閉幕后,決定組建人民權利保障委員會。中共代表董必武在籌備委員會上講話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靠自己的力量保障人權。而就在第二天,在重慶各界慶祝政協(xié)成立的大會上,國民黨反動派競指使特務打傷政協(xié)代表郭沫若、大會主席李公樸、施復亮、章乃器及新聞記者等60多人。此后,又在西安、沈陽、濟南、南通、北平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打、砸、抄、抓和殺害革命人士的事件。鎮(zhèn)壓越殘酷,反抗越激烈。國民黨反動派投靠美國執(zhí)意發(fā)動內戰(zhàn)的倒行逆施,在國內外激起了更廣泛的反抗。各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遠在海外的華僑團體紛紛通電或發(fā)表宣言,呼吁實行民主,停止內戰(zhàn),反對美國干涉內政。
民主運動首先在當時高等學校比較集中的昆明展開。1945年1月25日晚,昆明6000余名學生在西南聯(lián)大集會,錢端升、費孝通、潘大逵、伍啟源等教授發(fā)表反對內戰(zhàn)演講,遭國民黨軍隊包圍并鳴槍恫嚇。12月26日,30余所大、中學校3萬余名學生宣布總罷課.發(fā)表宣言,要求立即制止內戰(zhàn),撤退駐華美軍,組織民主聯(lián)合政府,切實保障人民自由權利,并組織成立罷課總委員會,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在中共云南省工委領導下,共產黨員、民主青年聯(lián)盟盟員在斗爭中起了骨干作用。29日、30日全市學生舉行大游行。12月1日國民黨當局組織大批特務和軍人闖入西南聯(lián)大和云南大學,毆打學生,并兇殘地向學生投擲手榴彈,致使共產黨員于再、潘琰和李魯連、張華昌四人死難,釀成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之后,1946年6月23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南京下關車站毆打上海反內戰(zhàn)民主促進會到南京請愿的代表馬敘倫、閻寶航、胡厥文、雷潔瓊等11人,致多位代表受傷,又制造了“下關慘案”。1946年7月11日、15日,國民黨反動派公然指使其昆明特務機關將反對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力主和平民主的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樸、聞一多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