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揭開平面構成的奧秘,還將緊貼時代,在研究總結國內院校開設“平面構成”課程多年經驗的基礎上,根據(jù)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要素,同時吸收了國內外院校近年來在設計基礎教學改革中的新觀念、新方法、新內容,對平面構成科學規(guī)律和藝術規(guī)律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并推出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的平面構成綜合訓練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平面構成審美意識,使他們靈活地掌握和運用平面構成美的規(guī)律,最終達到賦有個性化地創(chuàng)造具有平面構成美的作品。該書以精要的基礎理論、豐富的實例內容和創(chuàng)新的課題設置,組織了適用于高職高專教學的平面構成基礎課程結構。
1.教材豐富,品種齊全。含蓋了“藝術設計與傳媒大類”的“視覺設計類”“工業(yè)設計類”“工藝美術類”“服裝與時尚設計類”“空間設計類”“動畫與數(shù)字媒體設計類”“人物形象設計”“環(huán)境藝術設計類”等所有類別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經典的傳統(tǒng)專業(yè)教材,又有新興的專業(yè)教材,且課件、PPT等配套元素齊全,能廣泛適應各層次的教學需要。
2.專家指導,特色鮮明。得到業(yè)界權威專家的指導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最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廣泛聽取了各院校相關專業(yè)領導、專家和一線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融入了最新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符合教改主題,以探索、引領人才培養(yǎng)模式。
3.結合實例,體例新穎。結合實際,教材采用最合適的理念和體例進行編寫,力求使教材適應人才培養(yǎng)和課程教學的需要。
4.加強實踐,聯(lián)合編寫。立足教學和學生的特點,切實加強實踐要素,很多編者是來自院校和企業(yè)的實踐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水平很高的優(yōu)秀教師。在我國教育領域中,這些骨干教師,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開發(fā)了更適合我國國情、更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課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層次,兼收并蓄。教材體現(xiàn)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層次分明,能滿足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教學要求。
6.立足全國,廣取所長。編寫老師有全國20多個省、市、區(qū)高職高專院校的專家、優(yōu)秀老師,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來,做到了立足全國,廣取所長。
第二章 平面構成的造型要素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平面構成的造型要素,掌握點線面構成的特征、種類、應用方法,對點線面在構成及設計中的運用有一定的認識,并通過課題訓練提高實踐水平。
本章重點:
本章重點介紹點線面的種類、特征、構成方法以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平面構成的形象
凡是在平面上留有的痕跡都可以稱之為平面的形象,包括藉平面來表現(xiàn)某一特殊距離與角度的立體形象。平面形象雖然在平面材料上會有觸覺的形成,但它仍屬于視覺形象。
一、形象的分類
形象可以分成有機形、無機形、偶然形。
有機形是指有機體的形態(tài),如有生命的動物、生物細胞等,它的特點是輪廓由圓滑而無規(guī)律的曲線構成,有生命的韻律。(圖2-1)
無機形是指相對靜止,不具備生長機能的形態(tài)。貴在簡潔,是有機形“具體形象的高度概括”——即概念性要素。平時所說的幾何形、不規(guī)則形、抽象形都屬于無機形。(圖2-2)
偶然形指我們無法刻意去創(chuàng)作,偶然形成的圖形,如破碎的玻璃、一灘水、毛筆筆觸的拖尾等偶然形成的形狀。 給人特殊、抒情的感覺,但有難以得到和流于輕率的缺點。(圖2-3)
二、形象的元素
形象的組成元素即視覺的元素,包括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
形狀,指形象的內外輪廓的邊緣狀態(tài)和特征。具體形象會因距離、高度的不同,在平面上形成不同形狀。
大小,指形象的量變。
色彩,指形象的明暗及不同的色相。是人類視覺對光波的反射感受。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
三、形象的空間
平面的空間關系可以形成平面空間(圖2-4)、立體空間(圖2-5)、矛盾空間(圖2-6、2-7、2-8)、幻想空間(圖2-9、2-10)等。
圖2-4平面空間 圖2-5立體空間
很多獨立游戲都曾受到荷蘭超現(xiàn)實主義版畫大師埃舍爾的影響。同樣受其影響的熱門解密游戲《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有著藝術品一般的品質。極具時代感的用色,精彩的關卡設計,對矛盾空間的運用,讓人愛不釋手。(圖2-6、2-7、2-8)為《紀念碑谷》精彩場景畫面節(jié)選。
圖2-6矛盾空間 圖2-7矛盾空間 圖2-8矛盾空間
最近網上比較流行的攝影和插畫的結合創(chuàng)意作品(圖2-9、2-10),是來自女攝影師shmilebliK的創(chuàng)意攝影作品,天馬行空的想象、真人和畫作的完美結合,帶來一種極棒的視覺效果。
圖2-9幻想空間
圖2-10幻想空間
第二節(jié) 平面構成元素分析
點、線、面是平面構成最基本的形象單位。
一、關于點
1.點的界定
點是造型的原生要素,是造型語言中最簡潔的形態(tài),幾何學概念中的點,沒有大小和形狀,只是表示位置。
設計概念中的點是能被人感知到的視覺形象,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
2.點的特征
點的位置與感覺
點的位置非常重要,不同位置的點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知。
位于畫面中心的點:與畫面的空間關系穩(wěn)定、安全、和諧。
位于畫面邊緣的點:改變了畫面靜態(tài)平衡的關系,形成各種動勢。
位于畫面左右角上方的點有逃逸的感覺;左右角下方,比較壓抑。(圖2-11)
位于畫面中部以下的點:給人一種非常平穩(wěn)、安定的感覺。
位于畫面中上方的點:會產生力學下降的感覺。
當一個點位于畫面上,就有一種求心性,它吸引視覺的停留,在兩點之間形成視覺流程。使點與背景的關系退居到第二位,形成新的視覺關系。(圖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