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積極發(fā)展實業(yè),統一幣制,創(chuàng)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稱為陰謀家、偽君子、竊國大盜: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且看一個梟雄真實的人生歷程
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13歲袁世凱制聯 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14歲袁世凱言志 只等毛羽一豐滿,飛下九天拯鴻哀。——15歲袁世凱抒發(fā)少年豪情 長歌詠志登高閣,萬里江山眼底橫!19歲袁世凱賦詩 講述一個梟雄的傳奇人生,解讀一個真實的袁世凱 中國歷史人物揭秘系列推薦讀本
兵知其事乃捕獲之電告余,余復電令解南昌法辦。乃解至時,余已去,卒為李純所殺。宗旨不定者,結果如此,可嘆也。其時各高級官多已散去,財政司長魏斯靈亦攜眷遠走,不知去向(初有獻周瑜印肴,篆文銅質,斑斕可觀,余以此系國家至寶,不敢據為私有,當即交財政司保管。是時魏即逃去,該印亦不知落何人手矣)。是日接樵舍守軍電話索浮橋,余命團長萬勛搜集材料負架設之。責翌日竣事,而北軍已到牛行附近矣。有鄧祖禹者,奉余命統率江西內河各小輪,整頓成績頗佳,茲乃密囑其準備快輪兩艘,待余予寺步門外。余見李純軍勢方張,湘、粵援軍又久不至,而贛軍苦戰(zhàn)彈盡力疲,適湘督譚延閭來電勸赴湘省,并有“微服過宋,古有明訓”之語,而何子奇、李明揚、卓仁機等亦劫行,余乃命分乘鄧祖禹所備之各輪離南昌。遙見北軍炮兵在牛行排列,向南昌發(fā)射,空炸點非過高即過低,故隨行諸人均獲無恙。船符不久即達樟樹鎮(zhèn)。譚督派來之援軍,此時始到萍鄉(xiāng)。有唐蟒者(號桂良,與維新時六君子同時遇難之唐才常之長公子也),見余后表示湘省當扃及同黨意見,而援軍亦次第到,余囑停萍鄉(xiāng)待命,乃惜桂良赴袁州。因一路援軍四集,秩序欠佳,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