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理念的不斷深入,消化內鏡不僅是臨床檢查設備.而且成為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工具。
《消化內鏡手術及常見并發(fā)癥防治策略(精)》內容涉及內鏡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腫瘤剝離術、內鏡黏膜下腫瘤挖除術、內鏡全層切除術、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賁門失弛緩的內鏡下食管肌層切開術以及相關并發(fā)癥處理等。
本書作者姚禮慶、周平紅、鐘蕓詩均來源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內鏡中心。該中心為國內開展ESD技術*早的單位。年完成各類內鏡切除術2500余倒,累計超過8000例次,POEM手術累計超過2500例次,在圍手術期處理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無論是手術前,還是手術后,仔細閱讀本書都會加深對手術方法、技巧及關鍵點的掌握和理解,*終會使患者得到治愈并受益。本書適用于工作于臨床第一線的內鏡醫(yī)師、消化科醫(yī)師、普外科醫(yī)師學習借鑒。
第一篇 食管病變內鏡切除術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第一章 食管黏膜病變內鏡治療
第一節(jié) 食管癌前病變和早癌
一、食管癌前病變
二、食管早癌
第二節(jié) 常用手術方法
一、內鏡黏膜切除術
二、黏膜分片切除術
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四、內鏡黏膜多環(huán)套扎切除術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
一、出血
二、穿孔
三、瘺
四、胸腔積液
五、氣胸
六、其他并發(fā)癥
第二章 食管黏膜下腫瘤
第一節(jié) 診斷
食管黏膜下腫塊的診斷
第二節(jié) 常用手術方法
一、內鏡黏膜切除術
二、內鏡黏膜下挖除術
三、內鏡黏膜下經隧道切術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
一、出血
二、穿孔
三、瘺及氣胸
四、胸腔積液
第三章 隧道內鏡技術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的防治
第一節(jié) 隧道內鏡技術
一、STER手術方法
二、POEM手術方法
三、食管黏膜層切開
四、分離黏膜下層,建立“隧道”
五、肌切開
六、金屬夾關閉黏膜層切口
第二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
一、氣胸、氣腹、氣腫
二、瘺
三、出血
四、腹腔積液
五、感染
第二篇 胃疾病內鏡治療并發(fā)癥的防治
第四章 胃黏膜病變的內鏡下治療
第一節(jié) 診斷
一、癌前病變
二、早期胃癌
第二節(jié) 常用手術方法
一、內鏡黏膜切除術
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一、術中出血
二、遲發(fā)性出血
三、胸腔積液
第五章 胃黏膜下腫瘤
第一節(jié) 診斷
一、胃間質瘤
二、胃脂肪瘤
三、胃內異位胰腺
四、胃類癌
五、平滑肌瘤
六、顆粒細胞瘤
七、血管球瘤
第二節(jié) 常用手術方法
一、內鏡黏膜切除術
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三、內鏡黏膜下挖除術
四、內鏡全層切除術
五、內鏡黏膜下經隧道切除術
六、消化道管壁缺損的內鏡下修補方法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一、術中出血
二、遲發(fā)性出血
三、術后遲發(fā)性穿孔
四、術后氣胸,胸腹腔積液
第三篇 十二指腸疾病內鏡治療并發(fā)癥的防治
第六章 常見十二指腸疾病的內鏡下治療
第一節(jié) 診斷
第二節(jié) 常用手術方法
一、內鏡氬離子凝固術
二、內鏡黏膜切除術
三、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一、術中穿孔
二、術后遲發(fā)性穿孔
三、術后出血
第四篇 結直腸疾病內鏡治療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第七章 大腸黏膜病變的內鏡下治療
第一節(jié) 診斷
一、大腸癌癌前病變
二、早期大腸癌
第二節(jié) 治療
一、息肉咬除術
二、內鏡氬離子凝固術
三、電切術
四、尼龍繩結扎
五、大腸病變的內鏡黏膜切除術與內鏡黏膜分片切除術
六、大腸病變的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一、穿孔
二、出血
三、電凝綜合征
四、術后狹窄
五、其他并發(fā)癥
第八章 大腸黏膜下腫瘤
第一節(jié) 診斷
一、大腸平滑肌瘤
二、大腸問質瘤
三、大腸類癌
四、大腸脂肪瘤
五、大腸淋巴管瘤
第二節(jié) 治療
一、尼龍繩結扎
二、大腸黏膜下層病變的內鏡黏膜切除術與內鏡黏膜分片切除術
三、大腸黏膜下層病變的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
四、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
五、雙鏡聯(lián)合大腸腫瘤切除術
第三節(jié) 常見并發(fā)癥的防治
一、穿孔
二、出血
三、電凝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