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與應用 商品編號:1268557923關注商品分享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與應用
定 價:35 元
當前圖書已被 8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鄭陽平 著
- 出版時間:2014/7/1
- ISBN:9787122208750
- 出 版 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P393
- 頁碼:26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數據通信基礎知識、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傳輸介質與綜合布線基礎、局域網技術、Intemet基礎、廣域網基礎知識、傳輸控制協議、Intemet應用和計算機網絡安全。為了使讀者在學習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一些實用的技能,每章都配有思考與練習題,并在第四篇中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技能訓練。
本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實用性。本書難度適中,內容編排新穎、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學習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的理想教材。全書共四篇,分別為基礎篇、組網篇、用網篇和技能篇。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懂得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會組建簡單中小型局域網,會使用網絡,會簡單管理網絡。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員學習參考。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類及相關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程。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內容也需要做適當的調整,應及時更新教材內容,突出計算機網絡的實用性,充分體現職業(yè)教育的理念,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本教材以“一懂三會”為主線,以懂得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為核心,會組建簡單中小型局域網、會使用網絡,會簡單管理網絡,對知識內容進行合理編排。本教材的編寫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教材依據高職高專教育特點,體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理論知識以“必需,適度,夠用”的職業(yè)教育理念為主導,以“應用實例鞏固理論知識,淡化技術原理,強調實際應用”為原則,合理地編排教材內容結構,整個教材內容突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通過應用實例來分析原理性基礎知識,避免生硬的技術理論,同時增加實踐技能操作,體現計算機網絡的實用性。
(2)本教材開拓了基礎理論教學、應用技術教學和實踐教學“三合一”的新模式。本書集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知識、應用技術和技能操作于一體,既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又有計算機網絡的實用應用技術,同時還有對應的工程實例,體現了工學結合的特色。學生通過組網篇、用網篇和技能篇的實踐練習,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基本的“組網、用網和管網”,還可以運用網絡知識和工具軟件,來診斷、排除網絡中的常見故障。通過“三合一”的新模式,將“學中做”與“做中學”的思想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的有機結合。
(3)本書按照“問題導入→學習任務→知識內容介紹→工程實例”進行章節(jié)體系設計,將知識內容以“問題導入”形式展現給初學者,以導學中的問題為章節(jié)主線,預留懸念,通過本章的學習,回答導學中的問題;同時,與“學習任務”一起體現本章需要掌握主要知識內容,使初學者有一個整體的初步認識;然后逐步細化,逐層展開,按照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的順序,以實例形式說明技術知識,最后通過“工程實例”體現實踐應用,在實踐應用中給予總結與提升。
本書建議學時為60~8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5~50學時,實踐學時為25~30學時。授課時,注重基礎篇、組網篇、用網篇和技能篇的前后結合,以任務驅動,理論結合實際,突出實例和技能操作在本課程的作用。我們將為使用本書的教師免費提供電子教案等教學資源,需要者可以到化學工業(yè)出版社教學資源網站http://www.cipedu.com.cn免費下載使用。
本書由鄭陽平擔任主編,宋文津、衡軍山、郝春雷、黃玉芬擔任副主編,全書由宋漢珍擔任主審,鄭陽平統稿。本書第1章由衡軍山編寫,第2章、第4~7章由鄭陽平編寫,第3章由郝春雷編寫,第8、10、11章由宋文津編寫,第9章和附錄A由夏雪剛編寫,第12章的12.1、12.3~12.6、12.12由李廣莉編寫,第12章的12.2、12.7、12.10由景妮編寫,第12章的12.8、附錄B、附錄C由黃玉芬編寫,第12章的12.9、12.11由張清濤編寫。另外,劉明華和張宏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參與部分章節(jié)的編寫,在此表示感謝。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并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也借鑒了大批優(yōu)秀教材和有關資料,吸取了許多專家和同仁的寶貴經驗,在此向他們深表謝意。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難免有不足與疏漏之處,殷切希望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4年6月
鄭陽平,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講師,教研室主任,
一、 基本情況
姓 名? 鄭陽平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79年3月 職務 教研室主任畢業(yè)院校? 寶雞文理學院?? 學歷?? 碩士?????? 職稱 講師 計算機網絡教研室主任
二、職業(yè)資格證書
1.計算機裝調員(一級/高級技師)? 信息產業(yè)部人事司?? 2008.12
2.計算機操作員(三級/高級技能) 承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2007.11.26
3.全國信息化工程師-銳捷認證網絡工程師RCNA?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12.3
4.計算機通信網絡設備調試考評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2008.5
5.TCEP網絡安全授權講師?? 趨勢科技????? 2011.8
6.TCSP 網絡安全專家?? 趨勢科技????? 2008.8
7.銳捷認證銳捷網絡工程師? 銳捷網絡大學?? 2012.3
三、授課情況
計算機網絡、C語言程序設計、VB程序設計、網絡安全、網絡工程與管理、網絡工程師崗前實訓
四、教科研立項和成果
1.基于層次主線模型的精品課程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2006.1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在計算機機房構建基于Web的自適應考試系統?2006-2008 校級青年基金?主持人? 已結題
3. 科研項目申報管理系統??????校級青年基金?主持人 2008.9
4. 計算機算法理論與設計CAI軟件(網絡版)?2005.7?校級青年基金
5. 模擬公司項目制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崗前實訓中的實踐探索與研究?2011.5?承德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
6.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辦公樓宇照明用電節(jié)能系統的研究?2011.3?承德市科技局
五、出版書籍
1.《數據結構(Java語言版)》?人民郵電出版社?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副主編???? 2008.8
2. 《C語言程序設計》?科學出版社?高等職業(yè)教育“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副主編???? 2007.9
3. 《C語言程序設計》(第二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副主編???? 2012.9
4. 《數據庫原理》 鐵道出版社?21世紀高校計算機系列規(guī)劃教材?副主編?2008.12
六、課程建設
1.《C語言程序設計》國家級精品課程 9/12
2.《網絡應用實訓》校級重點課程建設? 2/4
3.《網絡工程與管理》校級重點課程建設? 1/6
4.《Java應用實訓》校級精品課程? 5/6
七、發(fā)表論文?
1.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入門語言課教學方法探析?《職業(yè)時空》?3/3?2009-09
2.Reflection技術在web中的應用?《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3?2006-03
3.Ghost軟件在網絡中的應用 《福建電腦》?2/3?2006-04
4.有效利用注冊表進行系統維護?《農業(yè)網絡信息》 1/3?2006-10
5.在企業(yè)信息系統中構建Web應用中分析圖的動態(tài)形成?《商場現代化》 2/3?2007-01
6.基于數據倉庫技術的企業(yè)輔助決策系統?《商場現代化》?3/3?2007-07
7.中小型企業(yè)敏感分支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商業(yè)時代》?2/2?2007-07
8.SSL VPN技術研究 《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 1/1?2007-12
9.利用注冊表進行系統維護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1/3?2006.10
八、所獲獎勵和榮譽?
1.計算機操作員優(yōu)秀選手稱號 共青團承德市委/承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承德市總工會 2007年
2.優(yōu)秀見習教師?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 2004年
3.就業(yè)先進個人?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2010年
第一篇 基 礎 篇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1
1.1 計算機網絡發(fā)展與定義 1
1.1.1 計算機網絡發(fā)展歷史 2
1.1.2 計算機網絡定義 3
1.1.3 計算機網絡功能 3
1.2 計算機網絡分類 4
1.2.1 根據網絡覆蓋范圍分類 4
1.2.2 根據拓撲結構分類 5
1.2.3 根據網絡組成部件的功能分類 7
1.2.4 按網絡工作模式分類 7
1.2.5 根據通信傳輸技術分類 8
1.2.6 根據所有權分類 9
1.3 計算機網絡組成 9
1.4 認識校園網絡的拓撲結構 11
1.5 計算機網絡相關的幾個概念 11
思考與練習 13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14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14
2.1.1 信息、數據和信號 15
2.1.2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15
2.1.3 數據通信 15
2.1.4 數據通信系統 15
2.2 數據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16
2.2.1 傳輸速率 16
2.2.2 誤碼率和誤比特率 16
2.2.3 信道帶寬和信道容量 17
2.3 數據傳輸技術 17
2.3.1 信號傳輸方式 17
2.3.2 數據通信方式 18
2.3.3 并行通信與串行通信 19
2.4 數據交換技術 20
2.4.1 電路交換 20
2.4.2 報文交換 21
2.4.3 分組交換 21
2.4.4 虛電路和數據報 22
2.5 差錯校驗 25
思考與練習 25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7
3.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及協議概念 27
3.1.1 協議 27
3.1.2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8
3.2 OSI參考模型 28
3.2.1 ISO/OSI參考模型 29
3.2.2 數據封裝與拆封 29
3.2.3 物理層 31
3.2.4 數據鏈路層 32
3.2.5 網絡層 32
3.2.6 傳輸層 33
3.2.7 會話層 33
3.2.8 表示層 33
3.2.9 應用層 34
3.3 TCP/IP參考模型 34
3.3.1 TCP/IP概述 34
3.3.2 TCP/IP參考模型 34
3.3.3 TCP/IP協議族 35
3.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37
3.4.1 相似點 37
3.4.2 不同點 37
思考與練習 38
第二篇 組 網 篇
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綜合布線基礎 39
4.1 傳輸介質特性 40
4.2 導向傳輸介質 40
4.2.1 雙絞線 40
4.2.2 同軸電纜 43
4.2.3 光纖 44
4.3 非導向傳輸介質 46
4.3.1 無線電波 46
4.3.2 微波 46
4.3.3 紅外線 48
4.3.4 射頻 48
4.4 綜合布線基礎 48
4.4.1 智能建筑與綜合布線 48
4.4.2 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 49
4.4.3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 50
4.4.4 綜合布線設計標準 51
4.4.5 綜合布線產品選型原則及產品 52
4.5 工程實例 53
思考與練習 54
第5章 局域網基礎 56
5.1 局域網概述 56
5.1.1 局域網定義與特點 56
5.1.2 局域網參考模型與協議標準 58
5.1.3 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式 60
5.2 標準以太網 62
5.2.1 以太網的產生和發(fā)展 62
5.2.2 IEEE 802.3的技術規(guī)范 62
5.2.3 以太網幀格式 65
5.3 高速以太網 66
5.3.1 快速以太網 66
5.3.2 千兆以太網 66
5.3.3 萬兆以太網 67
5.4 工程實例——局域網的硬件設備 68
5.4.1 服務器 68
5.4.2 工作站 68
5.4.3 網卡 68
5.4.4 中繼器 69
5.4.5 集線器 69
5.4.6 交換機 70
5.4.7 級聯與堆疊 71
思考與練習 72
第6章 局域網的組建 74
6.1 局域網概述 75
6.1.1 共享式局域網 75
6.1.2 交換式局域網 75
6.2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78
6.2.1 交換機管理方式 79
6.2.2 Console口連接與管理交換機 79
6.2.3 交換機基本配置命令 80
6.3 虛擬局域網 83
6.3.1 虛擬局域網概念 83
6.3.2 虛擬局域網的主要優(yōu)點 84
6.3.3 VLAN劃分方法 84
6.3.4 VLAN的基本配置 85
6.4 無線局域網 86
6.4.1 無線局域網概述 86
6.4.2 無線局域網分類 87
6.4.3 無線局域網標準 88
6.4.4 無線局域網的組網設備 89
6.4.5 典型的無線局域網連接方案 90
6.5 工程實例——局域網組網 91
思考與練習 93
第三篇 用 網 篇
第7章 Internet基礎 95
7.1 Internet概述 96
7.1.1 Internet基本概念與特點 96
7.1.2 Internet發(fā)展 96
7.1.3 Internet的通信協議 97
7.2 IP地址 97
7.2.1 分類IP地址 97
7.2.2 子網劃分 102
7.2.3 無分類的IP地址 109
7.3 IP數據報 109
7.4 IPv6協議 112
7.4.1 IPv6概述 112
7.4.2 IPv6地址空間 113
7.4.3 IPv6基本格式 113
7.5 工程實例——配置IP地址 114
7.5.1 IP地址的分配與管理 114
7.5.2 ARP 115
7.5.3 ICMP 117
思考與練習 120
第8章 廣域網基礎 122
8.1 廣域網基本概念 123
8.2 網絡互聯 123
8.2.1 網絡互聯概念 123
8.2.2 網絡互聯類型 124
8.2.3 路由器 125
8.2.4 網關 127
8.2.5 路由器和網關的關系 127
8.3 路由器基礎配置 128
8.3.1 路由器的基本設置方式 128
8.3.2 命令狀態(tài) 128
8.3.3 常用命令 129
8.4 靜態(tài)路由和默認路由 130
8.4.1 靜態(tài)路由 131
8.4.2 默認路由 131
8.5 接入Internet的主要方式及設備 132
8.5.1 Modem撥號接入 132
8.5.2 ADSL接入 133
8.5.3 LAN接入 135
8.5.4 Cable-Modem接入 135
8.5.5 光纖接入 136
8.5.6 無線接入 137
8.6 工程實例——通過路由器接入Internet 138
思考與練習 139
第9章 Internet傳輸協議 141
9.1 傳輸層概述 141
9.2 傳輸層尋址——端口 142
9.3 傳輸控制協議TCP 143
9.3.1 TCP報文格式 144
9.3.2 TCP連接管理 145
9.4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146
9.4.1 UDP數據報格式 147
9.4.2 UDP和TCP的比較 148
9.5 工程實例——Netstat的應用 148
思考與練習 149
第10章 Internet應用 151
10.1 域名系統 152
10.1.1 Internet域名結構 152
10.1.2 域名解析系統 153
10.2 文件傳輸協議 155
10.2.1 FTP概述 155
10.2.2 FTP工作原理 156
10.2.3 TFTP 158
10.3 超文本傳輸協議 159
10.3.1 統一資源定位符 159
10.3.2 超文本傳輸協議 160
10.3.3 超文本標記語言 160
10.4 動態(tài)主機分配協議 161
10.4.1 DHCP概述 161
10.4.2 DHCP工作原理 162
10.5 電子郵件 163
10.5.1 電子郵件系統構成 163
10.5.2 電子郵件的工作原理 164
思考與練習 165
第11章 計算機網絡安全 167
11.1 網絡安全概述 168
11.1.1 網絡安全隱患 168
11.1.2 網絡信息安全定義 169
11.2 數據加密 169
11.2.1 對稱秘鑰加密 170
11.2.2 非對稱秘鑰加密 170
11.3 防火墻技術與入侵檢測系統 171
11.3.1 防火墻概述 171
11.3.2 防火墻的類型和結構 172
11.3.3 入侵檢測系統 175
11.4 網絡病毒與防范 176
11.4.1 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176
11.4.2 網絡病毒特點 176
11.4.3 常見的網絡病毒 177
11.4.4 病毒的防范 177
11.4.5 病毒的清除 178
11.5 知識擴展 178
11.5.1 網絡安全發(fā)展趨勢 178
11.5.2 云安全 180
思考與練習 181
第四篇 技 能 篇
第12章 實踐技能訓練 182
12.1 認識網絡互連設備及常用的網絡命令 182
12.2 雙絞線的制作與測試 185
12.3 對等網絡的配置與調試 188
12.4 家庭無線網絡組建與調試 192
12.5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200
12.6 單交換機VLAN劃分 202
12.7 子網的劃分與規(guī)劃 205
12.8 路由器基本配置 206
12.9 靜態(tài)路由基本配置 211
12.10 Internet連接共享 216
12.11 應用服務器配置技術 218
12.11.1 文件共享與用戶配置 218
12.11.2 DNS服務器的配置 223
12.11.3 FTP服務器的配置 228
12.11.4 Web服務器的配置 231
12.11.5 DHCP服務器的配置 236
12.11.6 郵件服務器的配置 240
12.12 中小型局域網絡規(guī)劃、設計、組建、
配置與調試 243
附錄 247
附錄A 【問題導入】參考答案 247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247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47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47
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綜合布線基礎 248
第5章 局域網基礎 248
第6章 局域網組建 248
第7章 Internet基礎 249
第8章 廣域網基礎 249
第9章 Internet傳輸協議 249
第10章 Internet應用 250
第11章 計算機網絡安全 250
附錄B 計算機網絡英文縮寫 251
附錄C Cisco Packet trace模擬器的使用 255
C.1 Cisco Packet trace簡介 255
C.2 使用Cisco Packet trace模擬器進行
網絡方案的驗證實訓 258
參考文獻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