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妻中文不卡无码_日本精品爽爽van在线_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蜜桃_女强人被春药精油按摩bd电影

書單推薦
更多
新書推薦
更多

晚明江南詩學研究

晚明江南詩學研究

定  價:78 元

叢書名:武漢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文庫

        

當前圖書已被 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張清河
  • 出版時間:2013/12/1
  • ISBN:9787307120006
  • 出 版 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207.22 
  • 頁碼:645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9
7
1
8
2
7
0
3
0
0
0
7
6
  晚明清初是中國詩學鼎盛的時期!锻砻鹘显妼W研究》(作者張清河)以江南詩學為研究對象,對晚明詩學現(xiàn)象、詩學進程作盡可能深入的解讀和闡述,以期將明清詩學還原為一個生命整體。明代文學發(fā)展的重心由北向南轉(zhuǎn)移,至晚明,江南文士完全成為文壇的主體。他們盡管不如王世貞才富學贍,不如袁宏道窮新極變,亦不如鐘、譚矯異抉幽,但秉承世家“隱讀”傳統(tǒng),以才藝相尚,客觀上形成了金陵、杭嘉湖、蘇松常三個較大的區(qū)域詩學群體,并在日常交往中,與“后七子派”、“公安派”、“競陵派”相游處而不失主見,相討論而不瘟不激,相砥礪而清雅自況,以其獨立的詩學品格,鋪墊了一條從摹古通向融今、從格調(diào)通向神韻、從全面宗唐通向合理祧宋的穩(wěn)健途徑.為清詩的全面發(fā)展及理論成熟作出了巨大貢獻。
  《晚明江南詩學研究》共分緒論、論文主體與結語三部分。導論介紹研究緣起、研究對象界定、研究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之處。主體部分內(nèi)容如下:
  第一章回顧“文學江南”與“江南文學”傳統(tǒng),通過回溯“江南”空間意象沿革的歷史,說明晚明江南發(fā)展為以金陵、蘇州、杭州為城市中心的三大區(qū)域具有必然性。通過梳理江南文學發(fā)展史.考察“江南文學”經(jīng)過六朝、南唐、南宋、元末明初階段持續(xù)沿“詩緣情”文學特征發(fā)展,最終才得以形成以“綺靡”為主流的詩學格局。第二章探討晚明江南詩學背景。晚明政治、經(jīng)濟、科舉、書籍行業(yè)以及家庭教育等都呈現(xiàn)出與明代前中期不同的面貌,構成了江南詩學的生成背景,促成了晚明詩學的高度繁榮。第三、四章,按照文學“四要素”的理論,概括介紹晚明江南詩學的世家主體論以及“尚博、崇藝、主情”的作品特征論;選擇社會或文化“風氣”作為考察視角,探討晚明江南詩學的品評風氣;這種熱衷于品評的風氣.也是江南詩學容易結成群體的重要原因。
  第五至七章是本文的重點,分別論證“金陵詩學群”、“杭嘉湖詩學群”、“蘇松常詩學群”的群體詩學活動、詩學特征以及主要代表的詩學思想。第五章以《金陵雅游集》的作者、三位魁元詩人為代表,分別探討焦城、顧起元、朱之蕃的詩學活動和詩學思想。焦茲主張博雅,在晚明多元的詩學格局中自成一家;顧起元主張神理,將變雅變聲導人中和雅正之途;朱之蕃通過其詩學編輯活動,初步改變了“詩以初盛唐為宗”的格局,將中晚唐詩人納入理論畛域。第六章探討浙西杭嘉湖詩學具有更典型的世家結社、鑒藏、參禪、著述等群聚特性,形成了“古雅”、“側艷”的群體詩風。馮夢禎疏朗通脫的詩學觀念、黃汝亨清妙醇雅的詩學理想、周履靖情景事意的詩學法則、李日華平淡恬雅的詩學風格、朱國禎清麗雍容的詩學品格以及董斯張綺麗自成的“吳下體”詩學實踐,擴大了江南詩學的影響。第七章從兩個傳統(tǒng)解釋蘇松常詩學群體的整體面貌,一個是“吳派”浪漫主義藝術傳統(tǒng),一個是“東林復社”古典主義詩學傳統(tǒng),這兩派成員其實同出一地,有交叉重疊處,但他們不同的生存形態(tài)決定了其詩學理論的整體性差異!皡桥伞币酝蹰氐恰②w宦光、董其昌、馮時可、陳繼儒為代表。游吟詩人王樨登,以“清嘉蘊藉”為宗尚;齋居詩人趙宦光,以“情性格調(diào)”為主張;董其昌追求真實平淡、“元神”豐融的藝術境界;馮時可重拾“后七子”風雅詩教學說;陳繼儒反對后七子以“粗悍拗硬”之語壓倒一世的作派.強調(diào)以真性情抒寫“便娟輕俊”的“古今粹言”。“東林復社”以顧憲成、高攀龍、顧大章、魏大中、黃尊素、李應升、張溥、陳子龍等為代表。其中,顧憲成、高攀龍強調(diào)文以致用、學思結合;顧大章、魏大中強調(diào)自然化工、文道合一;黃尊素、李應升強調(diào)興觀以群、養(yǎng)氣致靜;張溥、陳子龍強調(diào)興復古學、經(jīng)世復雅。
  第八章為結論,晚明江南文士在北方詩學(“齊風”)與公安競陵派詩學(“楚風”)的“裹挾”下,形成了其獨特的清麗婉雅的詩學(“吳歙”)。晚明多元化的詩歌風氣,使吳中士子先后籠罩在“后七子”、“公安竟陵”以及“云間派”的氛圍中,其詩學是保持現(xiàn)狀,還是尋求突變,種種矛盾困擾著他們。立場上“復古與創(chuàng)新”的矛盾、觀念上“格調(diào)與神韻”的矛盾、對象上“宗唐與宗宋”的矛盾是三組主要矛盾。晚明江南文士主張各種“調(diào)和論”化解上述矛盾,他們以博學調(diào)和古今,以藝術調(diào)和韻調(diào),以情致調(diào)和唐宋,在詩學承祧、人才儲備、思想醞釀等各個方面,為清初詩學的殿堂搭建了高水準的平臺。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圖片看不清?點擊重新得到驗證碼
留言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