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方近代哲學中的上帝概念
本書致力于說明,近代西方哲學對“上帝”概念的賦義問題,主要是由休謨、康德、齊克果、維特根斯坦和普蘭丁格等哲學家來推動的,他們的討論形成了一個承上啟下的傳統(tǒng)。在這個傳統(tǒng)中,有兩條根本的原則在起推動作用,即所謂的經驗指稱和情感賦義。這兩條原則的區(qū)別在于其生存出發(fā)點或起點的不同,由此導致了哲學家們對“上帝”的不同理解:用“經驗指稱”來談論上帝的人最終會陷入“上帝無指稱”或“上帝無法指稱”的困境,他們的“上帝”是在人的理性和經驗框架之中的“上帝”;而“情感賦義”則認為“上帝”一詞需要從情感上去賦義和理解,是人的情感的表達,這就可以使上帝脫離語言和理性的桎梏,從而無損于上帝完美的本質或屬性。本書在討論這些思想家對“上帝”概念賦義時,采用了生存分析法,也就是說,我們將注重分析他們在其著作中所表達的生存關注。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