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作者獨創(chuàng)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基本原理和無損檢測晶體內部衍射信息等主要應用,除緒論外,主要包括三部分,共11章。在第一部分(共2章)X射線衍射基礎中,概述X射線物理學基礎、晶體的X射線衍射基礎等;在第二部分(共3章)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基礎、儀器及實驗技術中,詳述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原理、織構/取向材料的極密度極大值法等實驗分析方法,并簡介SWXRD-1000型短波長X射線衍射儀;在第三部分(共6章)晶體材料/工件內部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分析應用中,詳述無損檢測分析單晶/多晶材料工件內部殘余應力、織構/取向、物相等的工程應用實例。本書的結束語總結了幾種現(xiàn)有晶體衍射技術的特點,并分析目前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技術",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排名第1
目錄
序
前言
第0章 緒論——發(fā)展中的X射線衍射 1
0.1 X射線學的重大成就 1
0.2 X射線衍射學的進展 2
0.2.1 物體表面X射線衍射的方法及儀器 3
0.2.2 物體內部衍射的方法及儀器 4
第一部分 X射線衍射基礎
第1章 X射線物理學基礎 11
1.1 X射線的發(fā)現(xiàn)、產生及現(xiàn)象 11
1.2 X射線的波動性和粒子性 13
1.2.1 X射線的波動性 13
1.2.2 X射線的粒子性及波粒二象性 14
1.2.3 X射線波粒二象性的呈現(xiàn) 16
1.3 X射線源及其X射線光譜 17
1.3.1 X射線管 17
1.3.2 反射靶X射線管的X射線光譜 20
1.3.3 重金屬靶X射線管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譜與高能同步輻射的X射線譜 24
1.4 X射線的折射 25
1.5 X射線的散射與X射線強度衰減 26
1.5.1 散射 26
1.5.2 X射線光電吸收與熒光輻射 28
1.5.3 X射線強度的衰減 30
第2章 晶體的X射線衍射基礎 32
2.1 晶體及七種晶系 32
2.1.1 晶體和非晶體 32
2.1.2 布拉維點陣和晶系 32
2.1.3 常見的晶體結構 35
2.2 晶體特性及其表征方法 36
2.2.1 晶體定向 36
2.2.2 晶面指數(shù) 37
2.2.3 晶向指數(shù) 39
2.2.4 晶面間距 41
2.2.5 晶面夾角 42
2.2.6 晶帶 42
2.2.7 晶體的對稱性 43
2.2.8 晶體的各向異性及滑移系 48
2.2.9 晶體的極射赤面投影 50
2.2.10 晶向、晶面法向在極射赤面投影坐標 56
2.2.11 標準極圖 58
2.3 晶體的X射線衍射方向及其方程 59
2.3.1 勞厄衍射 59
2.3.2 布拉格方程 61
2.4 倒易空間與衍射矢量 63
2.4.1 倒易點陣的定義 63
2.4.2 倒易矢量的性質 64
2.4.3 衍射矢量方程與埃瓦爾德倒易球 67
2.5 X射線衍射強度 68
2.5.1 結構因子 69
2.5.2 晶胞結構因子 71
2.5.3 一個小晶體的衍射強度 72
2.5.4 多晶粉末衍射的積分強度 75
2.5.5 倒易點陣的衍射斑與衍射線的形狀大小 76
2.6 常規(guī)X射線衍射的兩種主要衍射方式 78
2.6.1 角度色散衍射 79
2.6.2 能量色散衍射 79
2.7 中子衍射簡介 81
2.8 高能同步輻射的短波長X射線衍射簡介 85
2.9 X射線管的短波長X射線能量色散衍射簡介 87
第二部分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基礎、儀器及實驗技術
第3章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基礎 91
3.1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原理 91
3.2 基于光子能量分析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單色化及衍射強度的準確測量 95
3.2.1 探測器系統(tǒng)能量分辨率 95
3.2.2 短波長特征X射線單色化的能量分辨率要求 97
3.2.3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強度的準確測量 97
3.3 短波長X射線的屏蔽 99
3.4 衍射幾何光路與衍射體積 100
3.5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譜的測試 102
3.6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峰峰形的特征 103
3.7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譜的晶面間距測試誤差分析 105
第4章 SWXRD-1000型短波長X射線衍射儀 107
4.1 SWXRD-1000型短波長X射線衍射儀簡介 107
4.2 SWXRD-1000型短波長X射線衍射儀及主要技術指標 108
4.3 儀器主要分系統(tǒng) 110
4.3.1 X射線源 111
4.3.2 準聚焦的平行準直光路系統(tǒng) 112
4.3.3 衍射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探測系統(tǒng) 112
4.3.4 精密機械運動系統(tǒng) 112
4.3.5 測控系統(tǒng) 112
4.3.6 屏蔽系統(tǒng) 113
4.4 測控分析軟件簡介 113
4.4.1 SWXRD測控軟件V2.0 113
4.4.2 SWXRD分析軟件V2.0 118
第5章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的實驗分析技術基礎 123
5.1 可測厚度與短波長特征X射線的波長選取 123
5.2 衍射角零點 124
5.3 測試部位的定位 125
5.3.1 衍射儀圓圓心定位 125
5.3.2 衍射過程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傳播路徑 127
5.3.3 SWXRD測試部位的常規(guī)定位方法 128
5.4 粗晶材料的衍射譜測試技術 128
5.5 織構與極圖 133
5.6 織構材料的“反常衍射峰” 135
5.6.1 “反常衍射峰” 135
5.6.2 “反常衍射峰”的SWXRD實驗研究及其呈現(xiàn)規(guī)律 136
5.6.3 關于“反常衍射峰”的探討 138
5.7 準確測定各向異性材料衍射峰的極密度極大值法 139
5.8 衍射譜的基本數(shù)據處理 140
5.8.1 SWXRD譜的基本分析方法 141
5.8.2 關于不對稱擬合函數(shù)的研究 142
5.9 晶體材料/工件內部的物相定性分析 145
5.9.1 物相 145
5.9.2 物相定性分析 145
5.9.3 物相定性分析實例 149
第三部分 晶體材料/工件內部的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分析應用
第6章 多晶材料/工件內部織構與單晶體內部晶面取向的原位無損檢測 155
6.1 多晶材料內部織構與測試 155
6.1.1 常見的織構類型與極圖 155
6.1.2 極圖的SWXRD測量方法 156
6.1.3 極圖分析 158
6.2 內部織構分布均勻性的特征參量表征及其快速無損檢測分析 160
6.2.1 預拉伸鋁板內部晶面取向均勻性的特征參量選取 160
6.2.2 快速無損檢測預拉伸鋁板內部織構均勻性的裝置和方法 161
6.2.3 快速原位無損檢測預拉伸鋁板內部晶面取向分布的均勻性 162
6.3 單晶體內部晶面取向的原位無損測定與衍射峰測量準確性的評估 164
6.4 各向異性材料衍射峰位準確測量的判定準則 168
第7章 晶體材料/工件內部殘余應力的原位無損測定 169
7.1 殘余應力及其產生 169
7.1.1 殘余應力的內涵 169
7.1.2 殘余應力的產生 170
7.2 內應力模型及晶體衍射表征 171
7.2.1 Macherauch內應力模型及其分類 171
7.2.2 鄭林-張津內應力模型及其分類 172
7.3 晶體衍射測定應力的應變與應力關系 175
7.3.1 材料應變與晶格應變 175
7.3.2 應力-應變關系 176
7.4 主應變的求解方法 178
7.5 無損測定(殘余)應力的常用方法 179
7.5.1 sin2Ψ法 180
7.5.2 cosa 181
7.5.3 d0法 184
7.6 無損測定各向異性材料內部應力的新方法——極密度極大值法 185
7.6.1 平面應力的極密度極大值法 186
7.6.2 三維應力的極密度極大值法 186
7.7 無應力標樣制備 187
7.7.1 概述 187
7.7.2 無應力標樣晶面間距d0的影響因素 188
7.7.3 退火標樣的制備 190
7.7.4 方塊狀、梳狀標樣的制備 191
7.7.5 不同標樣對殘余應力測試結果的比較 194
7.8 應變、應力測試的SWXRD實驗驗證 196
7.8.1 應變測試的對比實驗 196
7.8.2 淬火鋁板內部殘余應力測試的對比實驗 197
7.9 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件內部殘余應力的兩種無損測定方法綜合運用 198
7.9.1 樣品和測試條件 199
7.9.2 sin2??法無損測定焊縫中間層的縱向殘余應力 200
7.9.3 采用極密度極大值法無損測定中間層垂直焊縫的殘余應力及其分布 205
7.9.4 測試結果分析與討論 209
7.10 淬火鋁板內部三維殘余應力無損測定 210
7.10.1 樣品、測試要求及測試時間 210
7.10.2 二維/三維殘余應力的無損測定及比較 212
7.11 部分典型零部件內部殘余應力無損測定 214
7.11.1 30mm厚7075淬火鋁板內部殘余應力及其分布的無損測定 214
7.11.2 A100高強鋼孔擠壓強化件內部殘余應力及其分布的無損測定 215
7.11.3 鈦合金TC4焊接空心葉片內部殘余應力及其分布的無損測定 216
7.11.4 3D打印鈦合金TC4件平板內部殘余應力及其分布的無損測定 217
7.12 無損測定(殘余)應力中的常見問題 218
7.12.1 工件或樣品的準備 218
7.12.2 測試晶面的選擇 219
7.12.3 材料系數(shù)及應力模型 221
第8章 預拉伸鋁板內部織構對內部殘余應力狀態(tài)影響及消減對策研究 223
8.1 預拉伸鋁板及其相關研究 223
8.2 兩種預拉伸鋁板內部殘余應力和織構及其分布的無損測定 224
8.2.1 預拉伸鋁板內部織構及其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無損測定 224
8.2.2 預拉伸鋁板內部殘余應力及其沿厚度方向分布的無損測定 226
8.3 殘余應力與均勻塑性變形 228
8.4 不均勻織構的產生 229
8.4.1 預拉伸鋁板的滑移系與內部織構 229
8.4.2 織構分布的均勻性、塑性變形的均勻性與殘余應力 229
8.5 預拉伸鋁板內部殘余應力的消減對策 230
8.6 織構和殘余應力對加工變形的影響 230
第9章 鋁合金板攪拌摩擦焊殘余應力與性能研究 232
9.1 研究方法 233
9.1.1 攪拌摩擦焊 233
9.1.2 組織結構分析 234
9.1.3 殘余應力的測試 234
9.1.4 無應力標樣制備 234
9.2 7075鋁合金FSW焊接接頭組織及內部殘余應力 235
9.2.1 FSW焊接接頭的微觀組織及顯微硬度 235
9.2.2 FSW樣品內部殘余應力分析 237
9.3 時效對FSW焊接接頭組織及內部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 242
9.3.1 時效前后焊接接頭的微觀組織 242
9.3.2 時效后焊接接頭的顯微硬度 246
9.3.3 時效前后焊接接頭的殘余應力分布 246
9.4 FSW內部殘余應力及性能指標的關聯(lián)性研究 250
9.4.1 不同工藝加工的FSW焊接樣品 250
9.4.2 焊接參數(shù)對焊接接頭微觀組織的影響 251
9.4.3 焊接參數(shù)對焊接接頭顯微硬度的影響 254
9.4.4 焊接參數(shù)對接頭拉伸性能的影響 255
9.4.5 焊接參數(shù)對焊接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 257
9.4.6 內部殘余應力及性能指標的關聯(lián)性 262
9.4.7 關聯(lián)性研究結論 266
第10章 鎂合金板成形殘余應力及其消減研究 268
10.1 鎂合金殘余應力的研究現(xiàn)狀 268
10.2 不同擠壓工藝的鎂合金板殘余應力及其消減 270
10.2.1 擠壓板殘余應力測試 270
10.2.2 擠壓工藝對其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 277
10.2.3 擠壓板殘余應力的消減 279
10.3 不同軋制工藝的鎂合金板殘余應力及其消減 285
10.3.1 AZ31B鎂合金軋制 286
10.3.2 軋制工藝對鎂合金板材顯微組織的影響 288
10.3.3 軋制工藝對鎂合金板材織構的影響 290
10.3.4 軋制工藝對鎂合金板材殘余應力的影響 301
10.3.5 上坡淬火消減鎂合金殘余應力 303
第11章 鋁合金裝配件內部應力及其分布研究 309
11.1 裝配應力的產生及危害 309
11.2 鋁合金裝配模擬件應力的實驗研究 310
11.2.1 實驗設計 310
11.2.2 裝配模擬件及其測試部位 311
11.2.3 裝配應力的無損測定 312
11.2.4 裝配應力的無損測定結果 313
11.2.5 分析與討論 314
11.2.6 結論 318
11.3 抑制裝配應力的對策研究 319
結束語 320
主要參考文獻 325
附錄 326
附錄1 元素的物理性質 326
附錄2 K系、L系及M系特征X射線的能量 330
附錄3 K系特征X射線的波長、吸收限和激發(fā)電壓 335
附錄4 X射線質量吸收系數(shù) 337
附錄5 原子散射因子f 341
附錄6 洛倫茲偏振因子 345
附錄7 各種點陣的結構因子 347
附錄8 多重性因子Phkl 348
附錄9 立方系晶面(或晶向)間夾角 348
附錄10 短波長特征X射線衍射的常用材料最大可測厚度 351
附錄11 無損測定常用材料內部應變/應力的推薦衍射晶面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