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又稱柞樹,隸屬殼斗科櫟屬,集材用、飼用、藥用、食用和綠化等多種用途于一身,具有重要的開發(fā)價值。本書重點介紹了分布在我國境內(nèi)的蒙古櫟種質(zhì)資源、開花結(jié)實規(guī)律、主要經(jīng)濟性狀的種內(nèi)變異、良種選育、育苗技術(shù)、立地分類、次生林經(jīng)營、柞蠶飼養(yǎng)林培育、病蟲害防治和耐鹽堿性等理論與技術(shù)。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主持完成 "紫杉優(yōu)質(zhì)高效栽培技術(shù)研究與示范"、"東北紅豆杉優(yōu)良品種選育與工廠化育苗技術(shù)研究"等吉林省科技攻關(guān)和中央財政林業(yè)科技成果轉(zhuǎn)化項目,取得科技成果12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目錄
第1章 蒙古櫟概述 1
1.1 蒙古櫟生物學(xué)特性 1
1.2 蒙古櫟分布 1
1.2.1 蒙古櫟水平分布 2
1.2.2 蒙古櫟垂直分布 2
1.3 蒙古櫟的價值 3
1.3.1 化學(xué)成分 3
1.3.2 蒙古櫟主要用途 4
1.4 蒙古櫟遺傳改良 5
1.4.1 蒙古櫟種質(zhì)資源 5
1.4.2 蒙古櫟良種選育 6
第2章 蒙古櫟開花結(jié)實規(guī)律 8
2.1 蒙古櫟生長節(jié)律與氣候 8
2.1.1 材料與方法 8
2.1.2 蒙古櫟營養(yǎng)生長對氣候的響應(yīng) 9
2.1.3 蒙古櫟營養(yǎng)生長與氣候因子的相關(guān)性 12
2.1.4 蒙古櫟生殖生長對氣候的響應(yīng) 12
2.1.5 蒙古櫟生殖生長與氣候因子的相關(guān)性 15
2.1.6 小結(jié)與討論 16
2.2 蒙古櫟花量變異及空間分布 17
2.2.1 材料與方法 17
2.2.2 蒙古櫟開花性狀數(shù)量特征分析 17
2.2.3 蒙古櫟無性系間花量變異 18
2.2.4 蒙古櫟雌雄花空間分布 21
2.2.5 小結(jié)與討論 22
2.3 蒙古櫟無性系花期同步性 24
2.3.1 材料與方法 24
2.3.2 蒙古櫟花期特征 25
2.3.3 無性系花期分類 26
2.3.4 花期同步指數(shù) 28
2.3.5 小結(jié)與討論 31
2.4 蒙古櫟結(jié)實性狀變異 32
2.4.1 材料與方法 32
2.4.2 蒙古櫟無性系結(jié)實及種子性狀變異分析 32
2.4.3 無性系生長及結(jié)實性狀相關(guān)性分析 35
2.4.4 小結(jié)與討論 37
2.5 結(jié)論與討論 38
2.5.1 主要結(jié)論 38
2.5.2 討論 39
第3章 蒙古櫟葉片性狀變異 42
3.1 蒙古櫟葉片糖含量變異規(guī)律 43
3.1.1 材料與方法 43
3.1.2 不同生長時期蒙古櫟葉片還原糖含量變化 45
3.1.3 不同生長時期蒙古櫟葉片總糖含量變化 46
3.1.4 蒙古櫟葉片還原糖含量無性系間變異 47
3.1.5 蒙古櫟葉片總糖含量無性系間變異 48
3.1.6 小結(jié)與討論 48
3.2 蒙古櫟葉片黃酮含量變異規(guī)律 49
3.2.1 材料與方法 49
3.2.2 不同生長時期蒙古櫟葉片黃酮含量變化 50
3.2.3 蒙古櫟葉片黃酮含量無性系間變異 51
3.2.4 小結(jié)與討論 51
3.3 蒙古櫟葉片氮、磷、鉀含量變異規(guī)律 52
3.3.1 材料與方法 52
3.3.2 不同生長時期蒙古櫟葉片全磷含量變化 54
3.3.3 不同生長時期蒙古櫟葉片全鉀含量變化 55
3.3.4 蒙古櫟葉片全氮含量無性系間變異 56
3.3.5 蒙古櫟葉片全磷含量無性系間變異 56
3.3.6 蒙古櫟葉片全鉀含量無性系間變異 57
3.3.7 小結(jié)與討論 57
3.4 蒙古櫟葉片主要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相關(guān)性 58
3.4.1 材料與方法 58
3.4.2 不同季節(jié)蒙古櫟葉片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相關(guān)性 59
3.4.3 蒙古櫟葉片無性系間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相關(guān)性 60
3.4.4 小結(jié)與討論 61
第4章 蒙古櫟生長性狀變異 62
4.1 蒙古櫟生長節(jié)律 62
4.1.1 材料與方法 62
4.1.2 不同生長階段蒙古櫟側(cè)枝縱向生長差異 63
4.1.3 不同生長階段蒙古櫟側(cè)枝徑向生長差異 64
4.1.4 不同生長階段蒙古櫟葉片生長差異 66
4.1.5 小結(jié)與討論 67
4.2 蒙古櫟生長性狀種源間變異 67
4.2.1 材料與方法 67
4.2.2 蒙古櫟樹高種源間變異 68
4.2.3 蒙古櫟胸徑種源間變異 69
4.2.4 蒙古櫟冠幅種源間變異 69
4.2.5 蒙古櫟樹皮厚種源間變異 69
4.2.6 蒙古櫟側(cè)枝當(dāng)年生長量種源間變異 69
4.2.7 蒙古櫟葉面積種源間變異 70
4.2.8 蒙古櫟各生長性狀之間的相關(guān)性 70
4.2.9 小結(jié)與討論 72
4.3 蒙古櫟生長性狀無性系間變異 72
4.3.1 材料與方法 72
4.3.2 蒙古櫟樹高無性系間變異 72
4.3.3 蒙古櫟胸徑無性系間變異 74
4.3.4 蒙古櫟冠幅無性系間變異 76
4.3.5 蒙古櫟樹皮厚無性系間變異 77
4.3.6 蒙古櫟側(cè)枝當(dāng)年生長量無性系間變異 80
4.3.7 蒙古櫟葉面積無性系間變異 81
4.3.8 小結(jié)與討論 83
第5章 蒙古櫟良種繁育基地建設(shè) 86
5.1 種子園營建與管理技術(shù) 86
5.1.1 種子園類型 86
5.1.2 種子園的總體規(guī)劃 88
5.1.3 種子園設(shè)計 92
5.2 蒙古櫟種子園營建實例 94
5.2.1 園址概況 94
5.2.2 蒙古櫟優(yōu)樹選擇 94
5.2.3 蒙古櫟嫁接苗培育 96
5.2.4 蒙古櫟種子園定植 97
5.2.5 種子園經(jīng)營 99
5.2.6 幼林撫育 103
5.3 蒙古櫟采穗圃營建與管理 104
5.3.1 無性系的優(yōu)越性 104
5.3.2 無性繁殖技術(shù) 105
5.3.3 蒙古櫟采穗圃區(qū)劃 108
5.3.4 蒙古櫟采穗圃營建 110
5.3.5 蒙古櫟采穗圃管理 111
5.3.6 蒙古櫟穗條采集 111
5.3.7 貯藏與運輸 111
5.3.8 采穗圃檔案營建 112
第6章 蒙古櫟良種苗木培育 113
6.1 苗圃 113
6.1.1 苗圃地的選擇 113
6.1.2 苗圃面積的計算 114
6.1.3 苗圃規(guī)劃設(shè)計 115
6.2 蒙古櫟播種育苗 116
6.2.1 采種與種子處理 116
6.2.2 育苗地的選擇與播種 117
6.2.3 苗期管理 118
6.2.4 蒙古櫟有性繁殖研究進展 118
6.3 營養(yǎng)缽育苗 119
6.4 蒙古櫟嫁接育苗 120
6.5 蒙古櫟扦插育苗 120
6.5.1 蒙古櫟扦插育苗技術(shù) 120
6.5.2 蒙古櫟扦插育苗方法 122
6.6 蒙古櫟組培育苗 122
6.6.1 蒙古櫟組培快繁的意義 122
6.6.2 培養(yǎng)基及其制備 125
6.6.3 外植體的選擇 128
6.6.4 表面消毒和無菌操作 130
6.6.5 蒙古櫟快速繁殖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32
6.6.6 影響蒙古櫟組培成功的因素 136
6.6.7 污染及減少污染的方法 141
6.6.8 玻璃化現(xiàn)象及克服措施 143
6.6.9 褐變現(xiàn)象及解決方法 145
6.6.10 蒙古櫟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 149
第7章 蒙古櫟次生林分類經(jīng)營 151
7.1 蒙古櫟次生林經(jīng)營的必要性 152
7.1.1 蒙古櫟次生林的重要生態(tài)地位 152
7.1.2 影響蒙古櫟次生林經(jīng)營的主要因素 153
7.2 蒙古櫟次生林立地評價 154
7.2.1 研究地概況 154
7.2.2 立地類型劃分方法 157
7.2.3 蒙古櫟林立地分析 158
7.2.4 立地因子的標(biāo)準(zhǔn)化 158
7.2.5 立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159
7.2.6 樣地聚類分析 160
7.2.7 立地類型劃分 160
7.2.8 小結(jié) 164
7.3 天然蒙古櫟林生長模型選擇 165
7.3.1 模型選擇方法 165
7.3.2 模型數(shù)據(jù)篩選 165
7.3.3 模型參數(shù)估算 166
7.3.4 模型檢驗 168
7.3.5 模型選擇 168
7.3.6 小結(jié) 170
7.4 立地類型與林分生長 170
7.4.1 研究方法 170
7.4.2 生長模型化簡 172
7.4.3 生長模型參數(shù)差異 173
7.4.4 林分生長模型 176
7.4.5 林分生長量 176
7.4.6 林分生長期 178
7.4.7 立地類型分布 178
7.4.8 小結(jié)與討論 179
7.4.9 討論 180
7.5 蒙古櫟次生林經(jīng)營措施 184
7.5.1 改培大徑材 184
7.5.2 生物質(zhì)能源林培育 187
7.5.3 工業(yè)原料林培育 187
7.5.4 菌材林培育技術(shù) 187
7.5.5 炭材林培育技術(shù) 188
7.6 蒙古櫟林更新 189
7.6.1 蒙古櫟更新與立地條件 190
7.6.2 蒙古櫟種子更新 191
7.6.3 蒙古櫟萌蘗更新 192
7.6.4 種子更新與萌蘗更新對比 193
第8章 柞蠶飼養(yǎng)林建設(shè)與管理 196
8.1 柞蠶 196
8.1.1 卵 197
8.1.2 幼蟲 197
8.1.3 蛹 198
8.1.4 成蟲 198
8.2 選擇飼蠶良種 198
8.2.1 柞樹葉質(zhì)的組成 198
8.2.2 水分與蛋白質(zhì) 199
8.2.3 柞葉的礦質(zhì)元素與微量元素 200
8.3 飼用蒙古櫟良種——“北華1號”選育 200
8.3.1 親本來源 200
8.3.2 植物學(xué)特征及特性 201
8.3.3 選育及區(qū)域試驗 201
8.4 柞蠶場建設(shè) 206
8.4.1 柞樹資源 206
8.4.2 柞蠶場營建步驟 208
8.5 柞蠶場管理 214
8.5.1 增加條數(shù)以促速成 214
8.5.2 葉質(zhì)調(diào)節(jié) 215
8.5.3 普通柞林改建 217
8.5.4 養(yǎng)分的返還 217
8.6 柞蠶場撫育 219
8.6.1 修剪 219
8.6.2 樹型培養(yǎng) 220
8.6.3 水土保持 221
8.6.4 培肥地力 221
8.7 柞蠶場輪伐休閑 221
8.8 柞蠶養(yǎng)殖管理 222
8.8.1 柞蠶養(yǎng)殖 222
8.8.2 防控各類危害 223
8.9 稚蠶場建設(shè)與管理 224
8.9.1 保苗稚蠶場的位置選擇 224
8.9.2 稚蠶場使用前的技術(shù)處理 224
8.9.3 稚蠶場的防旱方法 225
8.9.4 保苗注意事項 225
8.9.5 蠶場樹齡要求 225
8.9.6 場地清理要求 225
8.9.7 稚蠶場管護 225
8.10 柞蠶場持續(xù)經(jīng)營 227
8.10.1 造成蠶場質(zhì)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227
8.10.2 建設(shè)和保護好蠶場資源 227
8.10.3 建設(shè)生態(tài)型柞蠶場的意義和作用 230
8.11 柞蠶場復(fù)合經(jīng)營 231
8.11.1 栽種榛樹 231
8.11.2 培植綠肥植物 231
8.11.3 栽(種)植蕨類等山野菜 231
8.11.4 間作藥材、花卉、食用菌 232
第9章 蒙古櫟病蟲害防治 233
9.1 蒙古櫟病害 233
9.1.1 心材白腐病 233
9.1.2 根朽病 234
9.1.3 早烘病 235
9.1.4 白粉病 235
9.1.5 褐斑病 236
9.1.6 煤污病 236
9.1.7 根腐病 237
9.2 蒙古櫟蟲害 238
9.2.1 橡實象蟲 238
9.2.2 栗山天牛 239
9.2.3 天幕毛蟲 239
9.2.4 象鼻蟲 240
9.2.5 舞毒蛾 241
9.2.6 花布燈蛾 242
第10章 蒙古櫟耐鹽堿性 244
10.1 蒙古櫟苗期耐鹽性 244
10.1.1 材料與方法 244
10.1.2 NaCl脅迫對幼苗高生長的影響 247
10.1.3 NaCl脅迫對地徑生長的影響 248
10.1.4 NaCl脅迫對新梢生長的影響 248
10.1.5 NaCl脅迫對葉片長度的影響 249
10.1.6 NaCl脅迫對葉片寬度的影響 250
10.1.7 NaCl脅迫對生物量的影響 250
10.1.8 NaCl脅迫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252
10.1.9 NaCl脅迫對葉片相對電導(dǎo)率的影響 253
10.1.10 NaCl脅迫對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254
10.1.11 NaCl脅迫對脯氨酸含量的影響 255
10.1.12 NaCl脅迫對相對含水量的影響 256
10.1.13 NaCl脅迫下蒙古櫟幼苗光合響應(yīng) 256
10.1.14 小結(jié) 258
10.2 蒙古櫟苗期耐堿性 260
10.2.1 Na2CO3脅迫對幼苗高生長的影響 260
10.2.2 Na2CO3脅迫對地徑生長的影響 261
10.2.3 Na2CO3脅迫對新梢生長的影響 261
10.2.4 Na2CO3脅迫對葉片長度的影響 262
10.2.5 Na2CO3脅迫對葉片寬度的影響 263
10.2.6 Na2CO3脅迫對生物量的影響 264
10.2.7 Na2CO3脅迫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265
10.2.8 Na2CO3脅迫對葉片相對電導(dǎo)率的影響 266
10.2.9 Na2CO3脅迫對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267
10.2.10 Na2CO3脅迫對脯氨酸含量的影響 268
10.2.11 Na2CO3脅迫對相對含水量的影響 269
10.2.12 Na2CO3脅迫下蒙古櫟幼苗光合響應(yīng) 270
10.2.13 小結(jié) 272
10.3 結(jié)論與討論 273
10.3.1 結(jié)論 273
10.3.2 討論 275
參考文獻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