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末秀才,又學新學、興辦教育免學費,
他是中國尤其早的記者,晚清留著長辮就開始采編,
他為嚴復印過《原富》(《國富論》)的早期版本,
他給還沒崛起的商務印書館支過招,
在他筆下,原來
晚晴時候,從蘇州坐船到上海,需三天兩夜;
《悲慘世界》初譯本居然是蘇曼殊和陳獨秀合譯的;
《晶報》,原來是因為三日一刊,才叫《晶報》
……
《釧影樓回憶錄》是民國時期通俗文壇盟主、近代知名作家兼報人包天笑在晚年時寫的回憶錄,回憶了他親歷的近百年時光。
前半部分敘述其家庭、舊蘇州風土,細膩筆調頗似同為蘇州人的歸有光之《項脊軒志》,感人肺腑;后半部分敘述其在教育事業(yè)、報業(yè)、出版業(yè)的馳騁,細細描繪了上海開埠后的景象、各路人馬的開拓,披露不少當時名人趣聞,如嚴復、張謇、章太炎、蘇曼殊等,為各書所未載。
本書不僅是對清末民初激蕩時期風土人情、歷史事件的回憶,更是一部揭示那個時代社會變革與人物命運的杰作。
“就如雨果的《悲慘世界》因為多處與主線劇情無關的社會剪影而被稱為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釧影樓回憶錄》也不啻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風情幻燈片!
包天笑,蘇州人。民國時期通俗文壇盟主,近代知名作家、翻譯家、報人。與林紓齊名,有“北林南包”之說。
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但其博覽群書,17歲即開門授徒,后應科舉試,中秀才。新學興起,他研習日、英、法等外語。于1901年創(chuàng)辦《蘇州白話報》;1908年加入江蘇教育學會;1936年,與魯迅、郭沫若等共同署名發(fā)表了《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七七事變”后,積極為《申報》《南京晚報》撰稿。包天笑的著作有《上海春秋》《留芳記》等。其小說《空谷蘭》《梅花落》等被改編成電影;小說《一縷麻》,被改編成時裝京劇,由梅蘭芳主演。他還主編和編輯了《小說時報》《婦女時報》《小說大觀》等刊物。
目錄
上冊
自序 .......... 1
緣起 .......... 3
我的母親 .......... 5
上學之始 .......... 9
上學以后 .......... 15
我的父親 .......... 20
三位姑母 .......... 26
我的外祖家 .......... 31
自劉家浜至桃花塢 .......... 38
中落時代 .......... 44
兒童時代的上海 .......... 50
延師課讀 .......... 58
記姚和卿先生 .......... 64
我的近視眼 .......... 71
兒童時代的娛樂 .......... 78
坐花船的故事 .......... 84
在新年里 .......... 91
我的拜年 .......... 97
自桃花塢至文衙弄 .......... 102
記顧九皋師 .......... 108
桃塢吳家 .......... 115
扶乩之術 .......... 120
出就外傅 .......... 128
記朱靜瀾師 .......... 135
讀書與習業(yè) .......... 142
小考的預備 .......... 148
考市 .......... 154
縣府考 .......... 159
院試 .......... 166
觀場 .......... 172
讀書與看報 .......... 179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 186
面試 .......... 194
父親逝世之年 .......... 203
父親逝世以后 .......... 210
適館授餐 .......... 218
訂婚 .......... 225
進學 .......... 232
入泮 .......... 239
記徐子丹師 .......... 246
求友時代 .......... 253
西堂度曲 .......... 261
外國文的放棄 .......... 268
東來書莊 .......... 277
木刻雜志 .......... 286
譯小說的開始 .......... 294
蘇滬往來 .......... 302
煙篷的故事 .......... 311
名與號 .......... 322
釧影樓 .......... 330
結婚 .......... 338
初到南京 .......... 347
記蒯禮卿先生 .......... 357
在南京 .......... 366
下冊
金粟齋譯書處 .......... 375
金粟齋時代的朋友 .......... 385
重印《仁學》 .......... 398
金粟齋的結束 .......... 408
巡游譯書處 .......... 415
回到蘇州 .......... 428
吳中公學社 .......... 440
重幃棄養(yǎng) .......... 452
葬事 .......... 463
到青州府去 .......... 473
記青州府中學堂(一) .......... 485
記青州府中學堂(二) .......... 497
青州風物 .......... 510
青州歸來 .......... 521
移居上海之始 .......... 531
新聞記者開場 .......... 540
在小說林 .......... 550
息樓 .......... 560
女學校教書 .......... 569
女學生素描 .......... 579
《時報》的編制 .......... 589
集會結社 .......... 598
編輯雜志之始 .......... 608
還鄉(xiāng)一二事 .......... 618
一天的臨時記者 .......... 627
編輯小說雜志 .......... 639
在商務印書館 .......... 654
記余覺沈壽事 .......... 668
春柳社及其他 .......... 676
《時報》懷舊記(上) .......... 691
《時報》懷舊記(下) .......... 701
回憶狄楚青 .......... 714
日本之游 .......... 727
參觀朝日新聞 .......... 742
記上!毒蟆 ..........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