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耘學刊》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2005年創(chuàng)辦的學術集刊,每年一卷兩輯。主要刊發(fā)海內外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文學研究論著。CSSCI來源集刊,AMI(集刊)核心集刊,多年獲得我社優(yōu)秀集刊獎勵。
本輯主要有三大欄目。
文學與文化研究。共6篇文章,對基于晉宋變局的“文筆之辨”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北宋柳永《樂章集》的聲音書寫、《南燼紀聞》的兩宋之交“北狩”敘事、元代元好問文學宗唐觀、明代傳奇的園林書寫與女性塑造、中國古代“如畫”象喻傳統(tǒng)等中國文學與文化的多個方面進行了考察。
古代文學研究。共12篇文章,內容涉及宋元明清的戲曲、筆記、小說、散文及總集研究,以及對個體文人如蘇軾、元好問、金圣嘆、譚獻、莊存與、王衡等的研究。
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共3篇文章,包括“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的多維共建與多元共生——論當代回族作家的文學觀”“錯位想象與新地景:論20世紀30年代上海左翼文壇的東北書寫”“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兒童報刊的社會動員”。
杜桂萍,黑龍江伊春人。文學博士。2012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中文學科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現(xiàn)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清代詩人別集叢刊》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清代雜劇敘錄》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明清戲曲宗元研究》《清代雜劇研究》結項成績均為優(yōu)秀。先后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文獻》等學術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清初雜劇研究》《文獻與文心:元明清文學論考》《雜。簹v史描述與個案批評》《清代雜劇作家論考》等,主編《明清文學與文獻》、《勵耘學刊》等。兼任中國俗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等。
·文學與文化研究· “文筆之辨”的發(fā)生與轉向 ——基于晉宋變局中貴族處境與文化演變之考察 朱佑倫/1 柳永《樂章集》的聲音書寫及身份認同 姚逸超/20 兩宋之交的“北狩”敘事 ——以筆記小說《南燼紀聞》為例 宋雨婷/36 論元好問文學宗唐觀的建構及影響 黃金葉/52 明代傳奇的園林書寫與女性形象塑造 劉建欣/64 中國古代“如畫”象喻傳統(tǒng)及其意旨 侯小麗/80 ·古代文學研究· 治體與道:論《宋文鑒》的選文宗旨與文道關系 徐子敬/97 文學話題與經典形塑:宋人筆記中的“《蘭亭序》不入《文選》”之議及其影響 劉佳琪/113 歷史生成視域下元代蘇軾書寫的異質性 宋春光/129 從頌美勸勉到存史資政:元代贈序觀念與功能演進 宋萬鳴/142 形態(tài)、思維與文人趣味:論金圣嘆的評點語言 許佳嵐/160 經說中的文學律動:莊存與的“諫諍之文”與西京氣象 賈宏濤/173 “總集附史”:譚獻家集理論的時代典范性 胡。190 論明清通俗小說中詩詞韻文的演變 楊志君/205 明清小說“五虎將”的群像演進與文學意涵 羅墨軒/217 萬歷十七年科場案與明雜劇文人化轉型 ——以王衡《郁輪袍》為中心 高巖/236 論明傳奇水滸戲的“華麗轉身” ——兼談元明水滸戲的區(qū)別及與小說《水滸傳》之異同 陳紅艷 石麟/252 論“浙西三詞家”并稱的名與實 高明祥/264 ·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錯位想象與新地景:論20世紀30年代上海左翼文壇的東北書寫 黃晶晶/278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兒童報刊的社會動員——以《兒童世界》為中心的考察 張雨童/295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308 《勵耘學刊》稿約/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