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中國士人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著書、刻書等各種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chuàng)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在其千余年的發(fā)展史上,明代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全國各地皆有書院,且總量在2000所以上,超過此前唐宋以來歷代書院的總和,可謂前所未有地繁榮。明代書院因與王守仁、湛若水之學說的結合而大盛,王門后學乘學術與書院一體輝煌之勢,結成諸多學派,不僅涉足地方文化建設,在民間規(guī)范百姓,移風易俗,使書院具有了平民化特色,而且以同志相尚,品評人物,諷議朝政,使書院又具有了社團化、政治性傾向。而書院如此之盛勢與特色,皆與講會有關。講會源于書院教學,經(jīng)王、湛及其后學倡導、推廣之后,而又每出于書院之外。當年的情形是,聯(lián)友共學,隨地舉會,隨緣結會,甚至會如家常茶飯,無地不有,無歲不舉。本書認為,“書院”“講會”并非并行而互不相屬的關系,且從會無定所的無奈中,揭示出隨地舉會、歸之書院的講會發(fā)展趨勢,并試圖復原“書院講會”的真實場景,重構明代書院的歷史譜系。
鄧洪波,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xiàn)任岳麓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湖南省社科重點基地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高校社科重點基地書院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首席專家。著有《中國書院史》、《中國書院制度研究》(合)、《湖南書院史》、《岳麓書院史》(合)、《東亞歷史年表》等。主編《中國四庫學》、《中國書院史資料》(全三冊)、《中國書院學規(guī)集成》(全三冊)、《中國書院文獻叢刊》(全三百冊)、“中國書院文化叢書”(全五冊)、“中國書院文化建設叢書”(全五冊)等,纂輯《中國狀元殿試卷大全》(全二冊)。點校整理《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全二冊)、《岳麓書院志》、《石鼓書院志》、《城南書院志》、《湖南文征》(全十冊)。
緒論 第一章 從沉寂到復興:王、湛之學與書院講會 第一節(jié) 高壓之下:集權統(tǒng)治下的明代前期書院 第二節(jié) 王、湛的書院實踐活動 第三節(jié) 王、湛的書院觀與書院講會的復興 第二章 隨地舉會,歸之書院:講會之發(fā)展趨勢 第一節(jié) 隨地舉會,聯(lián)友共學 第二節(jié) 會無定所,歸之書院 第三節(jié) 書院何以成為會所 第三章 學術型講會:學術組織的學術活動 第一節(jié) 會講與講會:活動與組織之間 第二節(jié) 學會、會學及其他 第四章 教學型講會:書院的日常教學活動 第一節(jié) 會文、會課:書院的考試活動 第二節(jié) 科舉之會與科舉之學 第三節(jié) 科舉之會的取向 第四節(jié) 經(jīng)學、史學、理學、文詞、典故之會 第五節(jié) 舫課:西子湖的風雅盛會 第五章 教化型講會:書院與儒學詮釋的平民化 第一節(jié) 面向平民:書院發(fā)展的新動向 第二節(jié) 王、湛首開儒學平民化之先機 第三節(jié) 泰州學派的“百姓日用之學” 第四節(jié) 其他書院的平民化講學 第六章 地域講會:各地書院之會實錄 第一節(jié) 江右惜陰會 第二節(jié) 南直隸的三個會圈 第三節(jié) 浙中王門書院講學會 第四節(jié) 其他地區(qū)的書院講會 第七章 由講會而社團:天下東林講學書院 第一節(jié) 天下東林講學書院概說 第二節(jié) 東林書院的重建及其重構學統(tǒng)的講學活動 第三節(jié) 社團與政治:東林開創(chuàng)的書院新傳統(tǒng) 第四節(jié) 東林之繼:首善書院 第八章 講會的劫難:明季三毀書院 第一節(jié) 嘉靖之毀:矛頭直指王、湛講學 第二節(jié) 萬歷之毀:張居正痛恨講學 第三節(jié) 天啟之毀:魏忠賢殘害東林 第四節(jié) 禁毀籠罩下的明季書院 結語 明代書院講學的特點 一 以講為學,以會為學 二 輪會與聯(lián)屬大會 附錄 附錄表1明代書院統(tǒng)計 附錄表2明代書院分省統(tǒng)計 附錄表3明代書院分朝統(tǒng)計 附錄圖1明代書院發(fā)展軌跡參考Ⅰ 附錄圖2明代書院發(fā)展軌跡參考Ⅱ 參考文獻 后記 圖表目錄 圖3.1 明刊宋代岳麓書院朱張會講圖/098 圖8.1 王國光《司銓奏草》書影/272 圖8.2 明刊批評張居正毀書院的《白鹿洞示諸生》詩碑/280 表3.1 明代講會一詞屬性統(tǒng)計/110 表4.1 書院教學之會情況一覽/131 表4.2 弘道書院課程與教材/134 表8.1 萬歷禁毀書院情況一覽/277 表8.2 天啟禁毀書院情況一覽/290 表9.1 明代新安六邑大會還古書院會紀一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