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明確性原則要求立法者對犯罪和刑罰的規(guī)定清晰明確,是良法的重要屬性之一,是法治國原則的重要保障。刑罰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因此,刑法是所有法律中明確程度要求最高的。明確、清晰地劃定入罪、定罪的界限,有利于限制國家刑罰權的肆意擴張,增進公眾生活秩序的可預見性。目前刑法明確性原則的研究,理論性與體系性不足,明確路徑有效性及可操作性欠佳,亟待尋求新的視角和理論突破口破解不明確的困境。本書的研究對刑法明確性的歷史演變、刑法不明確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刑法只能實現(xiàn)相對明確的結(jié)論,據(jù)此倡導雙重明確標準,并尋求明確性原則制約刑事立法與刑法解釋的實現(xiàn)路徑,將該明確路徑作為一種直覺的“范式”,形成一種固定的法律思維,在對具體罪名的明確中發(fā)揮指引功能。
刑法量刑規(guī)則的細化!
序
司海燕博士新著《刑法明確性原則研究》是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司海燕博士邀我作序,作為她的博士生導師,我欣然應允。
綜觀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回歸基礎,立意高遠。法律必須明確,但法律明確性的實現(xiàn)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司法實踐常陷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刑法高度簡約,問題更為突出。刑法學界對于刑法明確性有所關注,但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刑法學知識體系需要可靠、扎實的基礎理論作支撐。本書對于拓展刑法基礎研究領域,促進刑事立法和司法有著重要意義。
二是資料翔實,論證深入。本書在較為充分地參考中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梳理了刑法明確性原則的歷史演變過程,對刑法明確性的標準以及不明確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對實現(xiàn)刑法明確性的立法和司法路徑提出具體意見。本書對于類型化立法的應用和彈性邊界的建構進行專門探討,具有理論創(chuàng)新性,對于刑事司法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三是邏輯清晰,結(jié)構完整。本書結(jié)構大致可以概括為歷史演進、原因分析、路徑研討、具體應用四個層面,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要求,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細致嚴謹。
刑法明確性涉及法理學、立法學以及語言學等諸多學術領域,研究難度很大,成果也不容易發(fā)表。司海燕博士好學上進,選擇研究刑法明確性這一難題,勇氣可嘉。從論文選題到大綱初定,她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寫作并定稿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十分用心,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作為指導老師,祝賀司海燕博士修改完成《刑法明確性原則研究》并順利出版,期待她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有更好的學術作品面世。
是為序。
曲新久
2025年1月3日
司海燕(1984-),女,河南淮濱人,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刑法學。曾獲得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青年項目立項,獲得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立項,先后獨立發(fā)表論文6篇,其中CSSCI(含擴展版)來源期刊2篇。
目 錄
引 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現(xiàn)狀與本書的基本脈絡/
三、研究創(chuàng)新/
四、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刑法明確性原則的概念界定
第一節(jié) 刑法明確性中刑法法源的界定/
一、法源限定:早期明確性原則的作用/
二、法源范疇:明確性原則中的刑法淵源/
第二節(jié) 刑法明確性中“明確”的界定/
一、明確與確定的辨析/
二、明確與明文的辨析/
三、明確與具體的辨析/
四、明確性的含義/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刑法明確性的演變及其啟示
第一節(jié) 早期刑法明確性:絕對明確/
一、古典自然法學派:應然絕對明確/
二、分析法學和概念法學:實然絕對明確/
第二節(jié) 近代刑法明確性:相對不明確/
一、自由法運動:相對不明確的濫觴/
二、法律實用主義和法律現(xiàn)實主義:相對不明確的演進/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刑法明確性:相對明確/
一、新分析法學:相對明確的理論建構/
二、新自然法學:相對明確的實質(zhì)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刑法明確性演變的啟示/
一、理性的神話:絕對明確的機械僵硬/
二、經(jīng)驗的誤區(qū):相對不明確的矯枉過正/
三、時代的選擇:相對明確的倡導/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刑法不明確的原因及明確標準
第一節(jié) 刑法不明確的原因/
一、語言的模糊性/
二、法律的一般性/
三、理性的有限性/
第二節(jié) 刑法明確性雙重標準的倡導/
一、刑法明確標準的概念與價值/
二、可預見標準/
三、明確程度/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立法明確路徑:基本犯罪圈的劃定
第一節(jié) 刑法不明確的類型/
一、犯罪類型過于粗疏/
二、犯罪類型過于細密/
三、構成要件過于抽象/
四、構成要件過于精細/
第二節(jié) 類型化立法的合理應用/
一、合理把握類型化程度/
二、合理設定構成要件內(nèi)容/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司法明確路徑:彈性邊界的建構
第一節(jié) 形式性解釋劃分彈性空間/
一、彈性空間存在的理論依據(jù)/
二、文義解釋確定底限范圍/
三、體系解釋排除不協(xié)調(diào)的部分/
第二節(jié) 實質(zhì)性解釋劃定彈性邊界/
一、目的性要素的來源/
二、實質(zhì)性解釋規(guī)則的提煉/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典型個罪的明確路徑:基于非法經(jīng)營罪的分析
第一節(jié) 非法經(jīng)營罪的立法明確路徑/
一、分解非法經(jīng)營罪的犯罪類型/
二、增設非法經(jīng)營罪的構成要件要素/
第二節(jié) 非法經(jīng)營罪的司法明確路徑/
一、非法經(jīng)營罪彈性空間的厘定/
二、非法經(jīng)營罪彈性邊界的劃定/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 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