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師:21位名師的教育之道》是一部凝聚了21位杰出教師教育智慧與心血的力作。這些教師來自五湖四海,跨越多個學科領域,他們通過各自獨特的教育經歷與感悟,生動展現(xiàn)了成為名師的艱辛歷程與成功經驗。本書從“仁愛的呼喚”“初心的堅守”“執(zhí)著的追求”和“專業(yè)的修煉”四個方面,深入挖掘并呈現(xiàn)了名師們堅定的教育信念、不懈的堅守、執(zhí)著的追求以及專業(yè)成長的足跡。這是一份為讀者提供寶貴啟示與成長借鑒的珍貴禮物,旨在引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通往優(yōu)秀與卓越。
1.名師匯聚,教育智慧寶庫:本書精心挑選了21位在教育界享有盛譽的名師,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場教育智慧的盛宴。每位名師的親身經歷與深刻感悟,都是對教育實踐的寶貴總結,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啟示。
2.深度解讀,揭秘成功法則:不同于簡單的經驗分享,本書深入剖析了名師們成功的內在邏輯和共通之處。通過細致入微的解讀,作者揭示了仁愛、堅守、不懈追求和專業(yè)精進是成就教育事業(yè)的底層邏輯,為渴望成長的教師提供了深刻的指導和借鑒。
3.情感真摯,觸動心靈深處:名師們的教育敘事不僅充滿了教育智慧,更蘊含著真摯的情感。他們用心血和汗水書寫的教育故事,或感人至深,或引人深思,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更感受到了教育的溫暖和人性的光輝。
4.實用性強,教師成長指南: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經驗的集錦,更是一本啟發(fā)思考的寶典。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和借鑒。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 序
大夏書系盧風保先生囑我主編一本關于名師成長的書,取名《何以為師:21位名師的教育之道》,重在講述他們的教育之道,給讀者以成長啟迪。我與教育部國培辦的孫雪靜老師共同完成此書的主編工作。于我而言,何其有幸。
從業(yè)20多年,歷經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其間一直與教師打交道,見識了不少的名師,也想過出版一本名師研究的書籍供老師們學習。恰逢風保先生有此策劃,正合我意。
我們尋找了21位名師,他們來自大江南北,代表不同學科。他們以教育敘事的方式講述了各自對教育的理解,故事或深沉綿長,或感人肺腑,或一波三折。
每一位名師的成長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我們試著去尋找他們的共同之處。翻閱書稿,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有理想、有信念的教師,在中國大地上書寫著教育的偉大詩行。沒有人天生就是成功者,成功往往是巨大艱辛后的偶得。
為師之道,在哪里?我們反復品讀、琢磨,在21位名師的教育故事里,似乎悟出了一點門道。
教育之道在仁愛。孟慶陽老師把母親那一句“好好教人家的孩子”作為教育的信條,二十五年如一日,始終懷抱著一顆仁愛之心:“既然已經做了教師,那就不能做‘問題教師’,要教好人家的孩子,不能對不起學生和家長!泵慨斢袑W生遇到困難或困惑時,郭雙宏老師總是耐心傾聽,給予他們最真摯的建議和鼓勵,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教育之道在堅守。陶行知先生說:“人的一分精神只能專做一件事業(yè),一個人兼了十幾個差使,精神難以兼顧,他的事業(yè)即難以成功。”堅守在教育的崗位上,久久為功,把教育這件事辦好。陳金華老師在“慧語文”研究上樂此不疲,堅守當初的夢想。周全中老師在一滴水的夢想里,持續(xù)深耕,漸入佳境!耙皇戮,足以動人”,名師們的故事再一次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
教育之道在追求。巴金先生說:“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就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卞X永昌老師,三十載孜孜以求,在物理教學上大放異彩;安昊老師,在獨自摸索中迎來柳暗花明;顏金松老師,更以“嘔出一顆執(zhí)著的心”的精神追求,創(chuàng)造教育的明天。
教育之道在專業(yè)。“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睋碛性鷮嵉膶W識,才能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韋和平老師,為了學生的快樂學習,不斷鉆研課堂;謝海龍老師,扎根西部,錘煉教學的本領。專業(yè),贏得了尊嚴。
掩卷而思,21位名師的教育故事,雖然不能代表所有教師的成長故事,但的的確確揭示了一種規(guī)律:教育離不開仁愛,沒有仁愛之心,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育離不開堅守,要永葆初心,不離不棄;教育離不開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超越自我;教育離不開專業(yè),只有專業(yè)精進,才能名曰“老師”。
周末從廣州回到永州,寫下這些文字,內心很是寧靜;窗外的桂花,今年開得很遲,原以為早就芳香四溢了。此書的問世,正如這遲來的桂花,美好的事物該要等等的。
聊以為序。
吳春來
2024年10月26日
吳春來,正高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guī)鞂<遥墩Z文教學通訊》等多家期刊封面人物,廣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2022年入選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計劃(2022—2025)”名師培養(yǎng)對象。
歷任中學教師、教研員、高!罢n程與教學論”教師、鄉(xiāng)村學校校長、教師發(fā)展中心副主任、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是兼具實踐與理論的教育研究者。構建的“五多課堂”教學理論,被多個省市學校引入實踐,影響廣泛。在任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期間,帶領團隊將一所鄉(xiāng)村薄弱學校建設為市級文明單位,辦學事跡被《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宣傳報道。
著有《語文教學技能九講》《理想新課堂:“五多課堂”的構建與實踐》等,主編《班主任家校溝通的藝術》《教育機智: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必備素養(yǎng)》等。
目 錄
自 序 / 1
第一輯 仁愛的呼喚
孟慶陽:“好好教人家的孩子” / 3
郭雙宏:以愛之名,行教育之路 / 15
程紅輝:志遠行近,上善若水 / 25
畢然:用愛潤澤心靈 / 37
李婷梅:與成長面對面 / 48
第二輯 初心的堅守
陳金華:朝著育人的歸宿處奮力行進 / 59
吳妍:孩子夢想的播種者 / 73
周全中:一滴水的大海夢 / 84
閆白洋:爭做學陶師陶的楷模 / 99
吳春來:“五多課堂”的耕耘與守望者 / 108
第三輯 理想的追求
顏金松:嘔出一顆執(zhí)著的心 / 131
安昊:探境·入境·化境 / 144
許發(fā)金:根植課堂,心向高遠 / 155
代忖:基于生命成長的育人追求 / 166
錢永昌:逐夢教育,沐光而行 / 177
第四輯 專業(yè)的修煉
金小玲:從快樂英語教學走向快樂幸福的教育人生 / 191
劉靜:靜候花開映春暉 / 203
楊方:大道至簡,方顯教育之美 / 219
閆妍:向下扎根,向上成長 / 233
謝海龍:扎根西部,甘做大山里的紅燭 / 246
韋和平: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 255
匯聚21位名師的教育智慧,引領教師通往優(yōu)秀與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