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搜集整理了宋以來刊刻本所載自漢至清共553部傳統(tǒng)語言學文獻的序跋1330篇,對各篇文獻進行錄排、點校,所收文獻分文字、音韻、訓詁三大類,每大類下再按學科內(nèi)部層級關(guān)系分為若干小類,以時間先后編次。后附序跋作者人名索引,以便查檢。本書所據(jù)底本為中華書局2016年影印《小學文獻序跋匯編》中所收各篇之版本,具體版本信息在本書書名之下列出。本書是目前唯一對小學文獻序跋進行大規(guī)模搜集并點校整理的專書,凝聚了歷代小學家的理論探索與方法總結(jié)。
李國英,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語言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 漢字學、訓詁學。 在《中國社會科學》、《語言文字應用》、《語文建設(shè)》、《古代漢語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開篇》(日本)、《東方文化》(香港)等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小篆形聲字研究》一部、 教材《中國文字學》一部、譯著《中國的啟蒙運動》、《劍橋中國史》(合作)二部、古籍翻譯《列子今譯》一部,其他參編著作多部。主持國家社科規(guī)劃重點項目《56000 漢字楷書字形的整理》、國家教委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重點項目《增設(shè)漢字學為基礎(chǔ)課的教學實驗》(已結(jié)項)、國家語言文字應用“十五”科研項目重點項目《宋體、仿宋體、楷體、黑體字形規(guī)范(含差異對照表)》,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周曉文,女,現(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資料庫的古籍版本電腦輔助?毕到y(tǒng)研究”首席專家,新聞出版總署重大科技工程項目——“中華字庫”工程“版刻楷體字書文字整理”技術(shù)負責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規(guī)劃項目“甲骨文電腦字庫與編碼研究”等省部級以上項目多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重要獎勵。
主要研究領(lǐng)域漢字學、中文信息處理。代表作有《漢字構(gòu)形屬性歷時演變的量化研究》《說文小篆電腦字庫及輸入法》《“文字國”多媒體學習軟體》《甲骨文字庫》等。合作出版《小學文獻序跋匯編(十卷本)》《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約翰·瑞蘭茲圖書館中文古籍目錄》等。在《語言文字應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漢字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等重要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論文四十多篇。
魯一帆,男,生于1976年,河南南陽人,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主要從事《說文》學研究。參編著作主要有《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文字分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說文解字注研究文獻集成》(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高郵二王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等。在《湖北社會科學》等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重點項目一項。
劉麗群,女,博士,200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F(xiàn)任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字學、訓詁學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講“古代漢語”、“漢字學”、“音韻學”、“小學專書研讀”、“訓詁學入門”等課程。主持《版刻楷體字書資源庫屬性標注規(guī)范》、《張金<廣釋名>校釋》等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參與“中華字庫”工程版刻楷體字書文字整理項目。論文《論章太炎<文始>初文、準初文的性質(zhì)》、《論<文始>變易的性質(zhì)》、《也談段玉裁“聲與義同原”》、《<左傳>中代詞“其”用法補正》、《黃侃手批<左傳>初探》等多篇發(fā)表于國內(nèi)外學術(shù)期刊。參與編寫《古代漢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編著《小學文獻序跋匯編》(全十冊,中華書局2016年)等。
孟躍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史、漢語音韻學,在《語文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簡帛》等刊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0余篇。主持在研國家語委科研規(guī)劃重點項目等課題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