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曹植接受是曹植接受史中最重要的階段,它奠定了曹植中國文學史經(jīng)典大家地位確立的基礎,指引著后代讀者的接受方向。本書關(guān)注曹作接受的重點讀者,勾勒其接受軌跡,探究其接受特點與內(nèi)外因素,對于深化曹植與其作品、曹作接受者與其作品的研究,以及促進經(jīng)典作家接受史寫作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王津,河南駐馬店人。2014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鄭州輕工業(yè)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前文學。
第一章 曹植接受研究及唐前曹植接受史寫作
第一節(jié) 曹植文學史地位研究梳理
第二節(jié) 曹植其人、其文接受研究梳理
第三節(jié) 曹植接受研究問題及唐前曹植接受史寫作思考
第二章 建安、曹魏對曹植的曲折接受
第一節(jié) 以立嗣為中心的政治博弈
——曹操與其政治集團對曹植的接受
第二節(jié) 從兄弟相爭到叔侄之
——曹不、曹敘對曹植態(tài)度的變化
第三節(jié) 從具政治色彩的到個體化學
——曹植其文在曹魏的關(guān)注
第四節(jié) 子母相鉤帶,綿綿瓜瓞生
——阮籍《詠懷詩》與曹植詩賦的淵源關(guān)系
第三章 兩晉主流文士對曹植的接受
第一節(jié) 斯人已歿,斯文獨輝
——曹植在兩晉接受的多樣態(tài)
第二節(jié) 一代文宗,肇始晉初
——論傅玄對曹植多種文體的模仿
第三節(jié) 俠骨柔腸,法而不拘
——論張華對曹植詩作的借鑒
第四節(jié) 建安太康,英杰淵深
——論陸機對曹植樂府詩的規(guī)模
第五節(jié) 王書顧圖,千載流名
——東晉對《洛神賦》的藝術(shù)轉(zhuǎn)換
第四章 南北朝曹植接受趨向與抑揚闡釋
第一節(jié) 曹植文學接受的差異性與團體性特點
第二節(jié) 不同讀者對曹植其人的差異性接受
第三節(jié) 選文定篇,隱評顯論
——劉勰、蕭統(tǒng)對曹植作品的抑揚
第四節(jié) 詩中周孔,五言龍鳳
——《詩品》對曹植詩歌的理想化闌釋
第五章 南朝重要文士對曹植的接受
第一節(jié) 天下才子,世知音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對曹植的接受及其他
第二節(jié) 模擬詩賦,俱動于魄
——江淹的擬曹詩賦
第三節(jié) 麗人洛神,艷路異
——沈約對《洛神賦》的接受與影響
第四節(jié) 徒懷曹植,恒愿執(zhí)鞭
——蕭繹對曹植詩文的摘錄及其意義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