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社會場境論和思想構境論方法聚焦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資產階級社會)話語與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筑模的復雜歷史關系,在MEGA2最新文獻基礎上,重新反思馬克思早期市民社會概念本身的四種不同話語實踐的復調構境,也復構了馬克思在經濟學研究進程中逐步實現(xiàn)從資產階級社會批判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論轉換,最終精準確定科學社會主義否定性目標的艱辛歷程。書稿的另一重要學術發(fā)現(xiàn)是對馬克思勞動異化構式顯隱的歷史復構,特別是馬克思在晚期經濟學研究中,面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事物化顛倒后所產生的隱性奴役現(xiàn)象,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重建科學的勞動異化批判構式和經濟拜物教批判理論。
序(節(jié)選)
20多年前完成《回到馬克思》一書時,我也有過一個第二卷的計劃,當時的基本設想,是區(qū)別于第一卷作為學術構境中軸的現(xiàn)象學主體向度,描述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辯證法中直面社會歷史發(fā)展一般存在機制和運行規(guī)律的客體向度。然而,這一想法始終沒有真正落地。
現(xiàn)在的第二卷,顯然不再是原先那個計劃的簡單對象化了。從大的方面來看,已經譯成多種文字的《回到馬克思》第一卷,主要是從經濟學語境探討馬克思哲學思想構序中主體性批判話語的歷史進程,作為回到事情本身的努力,它的理論缺憾之一是沒有完整地再現(xiàn)作為偉大的科學社會主義者的馬克思的理論形象。而實際上,恩格斯所指認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和經濟學中剩余價值理論的雙重變革,現(xiàn)實目的都是無產階級革命和最終的人類解放。如果馬克思有自己的政治學或政治哲學,這一定就是科學社會主義。
過去,我們確認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科學社會主義,主要都是依據(jù)1848年公開發(fā)表的《共產黨宣言》,可依我這一次的研究結果,科學社會主義的最終理論確證,是馬克思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完成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全面、系統(tǒng)的科學認識和批判時才最后實現(xiàn)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最終理論闡釋,當然是在《資本論》中完成的。
我的新結論為:相對于哲學方法論上的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學中的剩余價值理論,可以說,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認識,是馬克思在社會主義實踐與理論探索中已經實現(xiàn)卻隱而不彰的第三個偉大發(fā)現(xiàn)。
這應該也是今天放在讀者面前的《回到馬克思》第二卷的真正思想旨趣。當然,這個以科學社會主義關鍵問題為焦點指向的第二卷,并非全景式地復構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整體,而是一部勇于面對馬克思主義所遭遇的當代思想挑戰(zhàn)的論爭性和專題性的研究論著。
概言之,本書在MEGA²的文獻基礎上,深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的兩樁學術懸案和諸多學術前沿:一是混亂不堪的市民社會一資產階級社會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辨識問題;二是1932年《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1844年手稿》)發(fā)表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圍繞馬克思的勞動異化批判理論所進行的綿延不盡的學術爭論;三是在當代哲學方法論論域中,我自己提出的關于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辯證法客體向度中第一層級物相化(一般物相化)活動基礎上的場境存在論與關系意識論,以及狹義歷史唯物主義主體向度中第二層級物相化(經濟物相化)活動中消解經濟物像(拜物教)迷霧的學術研究前沿;四是關于國內馬克思哲學認識論研究和辯證法研究不在場的追問。其中,一是寫作本卷的思想構序緣起,二、三、四是這一研究進程中的額外哲學贈禮,而這些思考也都是我自己的社會場境存在論一思想構境論與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意識觀和認識論的歷史鏈接。
張一兵,本名張異賓。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yè)。哲學博士,F(xiàn)任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代表性論著有:《烈火吞噬的革命情境建構情境主義國際思潮的構境論映像》,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革命的詩性:浪漫主義的話語風暴瓦納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構境論解讀》,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神會波蘭尼意會認知與構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問題式、癥候閱讀和意識形態(tài)關于阿爾都塞的一種文本學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2版;《物象化圖景與事的世界觀廣松涉哲學的構境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學映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修訂版;《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版;《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懸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構境論解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發(fā)現(xiàn)索恩-雷特爾先天觀念綜合發(fā)生的隱秘社會歷史機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無調式的辯證想象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文本學解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構序與生命治安的話語構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爾本有與構境》,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鮑德里亞一個后現(xiàn)代學術神話的祛序》,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回到列寧關于哲學筆記的一種后文本學解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三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等等。
上冊
第一章 從政治的公民社會到經濟的市民社會
1.從政治共同體的市民社會話語I到經濟關系體的市民社會話語Ⅱ
2.第二自然作為異化經濟關系的市民社會話語Ⅲ批判構境的形成
3.青年馬克思與黑格爾市民社會觀念的最初遭遇
4.政治分離的國家與經濟異化的市民社會
第二章 經濟異化構式中的資產階級社會
1.burgerliche Gesellschaft在馬克思最初經濟學研究中的消失
2.他性交往/社會本質異化構式:對資產階級社會本質的最初價值批判
3.從流通領域中的交換(交往)異化走向生產領域的勞動異化批判構式I
4.與勞動價值論擦身而過的此-彼證偽邏輯
第三章 否定辯證法:一個經濟學語境之外的哲學方法論思想實驗
1.馬克思為什么會突然研究黑格爾哲學?
2.非物像透視:異化的物性對象是正在消逝的東西
3.揚棄異化:外化對象的重新占有
第四章 資產階級社會中勞動外化的對象性異化及其揚棄
1.謀生勞動與資本:資產階級社會的二元結構
2.國民經濟學的路德:斯密對勞動是現(xiàn)代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的直悟
3.黑格爾否定辯證法中的勞動外化對象性異化揚棄
4.勞動異化批判構式Ⅱ和人本學批判認識論視域中的資產階級社會
5.作為總體人的類本質關系映現(xiàn)的社會意識論及其異化
第五章 走向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話語的轉換中的資產階級社會
1.burgerliche Geselchaft的重新在場
2.工業(yè)與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性定位
3.方法論變革的思想實驗中出現(xiàn)的burgerliche Gesellschaft
第六章 《布魯塞爾筆記》與《曼徹斯特筆記》:方法論話語的轉換與資產階級社會圖景
1.改變世界的物質實踐向生產話語的根本轉換
2.機器化大生產與歷史唯物主義中怎樣生產的生產方式
3.資產階級社會中的經濟與社會現(xiàn)實
4.現(xiàn)代無產階級的悲慘命運
第七章 社會場境存在論與關系意識論中的市民社會話語IV
1.社會關系場境中的市民社會話語V
2.關系意識論中的市民社會話語V
3.第一層級非物像透視中的市民社會話語V
第八章 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性透視
1.人本學異化構式的邏輯沒影點:歷史認識論中的社會賦型變遷
2.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出場
3.自主活動與資產階級社會中的非自主性活動畸變
4.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賦型批判
第九章 資產階級社會中的資本奴役關系透視
1.《布魯塞爾筆記》C與居利希筆記
2.市民社會話語V與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性
3.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的奴役本質
4.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地位和掘墓人
5.資本是一種社會構式的生產關系
下冊
第十章 《倫敦筆記》中的經濟學和工藝學思想實驗
1.《倫敦筆記》中對貨幣與信用體系問題的聚焦
2.李嘉圖筆記Ⅱ與經濟物相化中的貨幣問題反思
3.李嘉圖筆記Ⅲ:勞動價值論與李嘉圖難題
4.勞動價值論、機器生產與無產階級的悲苦狀況
5.殖民統(tǒng)治:資本毛孔中粘滿的血與火
6.《倫敦筆記》中獨特的工藝學筆記
7.怎樣生產的歷史發(fā)生學研究
第十一章 從生產轉向勞動:歷史唯物主義的具象化深入
1.一定社會性質的物質生產、現(xiàn)實的個人與社會觀念
2.從物質生產過程視位向勞動過程的轉換
3.一種抽象:作為勞動過程的不同要素
4.現(xiàn)實勞動過程中的復雜關系場境
5.從勞動的簡單協(xié)作到分工中的結合:一個歷史性的描述
6.從勞動對象化過程到機器生產過程的歷史性轉變
7.科學技術是抽離于勞動過程的非及物純粹塑形和構序
第十二章 科學認識以資本與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生產
1.資本與雇傭勞動: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構式
2.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的偉大文明作用和必然終結
3.以資本為統(tǒng)治的生產方式的歷史形成
4.資本主義生產概念的歷史性出場
第十三章 價值關系異化與貨幣權力異化
1.商品的交換價值:從用在性關系向買賣關系的轉換
2.價值關系異化:作為商品中勞動交換關系物性結晶的貨幣
3.金錢權力異化與事物化I:資本關系的史前變身
第十四章 資本與雇傭勞動關系的異化與遮蔽剩余價值的秘密
1.資本在雙重事物化偽境中的消逝946
2.資本異化的障眼法:雇傭勞動與資本/非對象化活勞動與對象化勞動Ⅱ
3.勞動異化與資產階級經濟剝削的秘密:剩余價值產生的資本增殖過程
第十五章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科學認識的最終形成
1.政治經濟學批判及重建的構想
2.經濟學理論敘述前的思想實驗與闡釋話語
3.市民社會話語V與事物化顛倒
4.一個重要的思想實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定
第十六章 社會定在對資本關系的形式從屬和實質從屬
1.資產階級社會表面財富背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2.形式從屬:占統(tǒng)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3.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到實際從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面勝利
4.資本具有自然性和生產性假象的透視
5.資本關系中的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
第十七章 勞動異化批判構式Ⅲ: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全面異化
1.《黑格爾的邏輯學》哲學摘要與資本主義經濟物相化中的經濟定在
2.雇傭勞動生成的前提:作為資本的勞動條件異化
3.雇傭勞動關系的本質:勞動能力的自我異化
4.勞動協(xié)作中聯(lián)合關系的異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實質性生成
5.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分工的結合關系賦型異化為資本的統(tǒng)治力量
6.機器生產神話:一種被遮蔽起來的勞動異化
7.科學:作為資本力量在場的隱秘異化
8.利潤、利息和地租:作為資本主義生產結果的剩余價值異化
第十八章 《資本論》雛形中的勞動異化批判構式Ⅲ及其刪除
1.作為資本主義生產前提和產物的商品
2.資本主義的生產是剩余價值的生產
3.勞動異化批判構式Ⅲ:資本主義生產是資本統(tǒng)治雇傭勞動關系的再生產
第十九章 商品價值形式的商品-貨幣拜物教之謎
1.經濟的社會賦型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2.非直觀的抽象勞動與商品的價值形式
3.物的關系蛹化:替代異化理論的商品-貨幣拜物教
第二十章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著魔的資本拜物教
1.貨幣在流通領域中轉化為資本的戲法
2.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資本自我增殖戲法
3.經濟拜物教與經濟物相化、事物化和勞動異化批判構式的非周延關系
4.勞動條件顛倒關系中的機器生產:勞動異化批判構式的最后出場
5.資本拜物教:資本在無中生有和有中變無戲法中的最終隱遁
6.虛擬資本:信用關系偽境中資本主義自我消亡的翻轉門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馬克思文本中學術關鍵詞詞頻統(tǒng)計
附錄二:馬克思文本中學術關鍵詞的中德法英文對照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