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意大利戲劇史》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意大利戲劇史專家共同撰寫,依托近年來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講述了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啟蒙時期、復興運動與統(tǒng)一后以及現(xiàn)代時期各階段意大利戲劇的發(fā)展情況。書中詳細地、批判性地考察了一些重要作家,既包括已經(jīng)成為歐洲戲劇名家的卡洛·哥爾多尼、皮蘭德婁、鄧南遮等人,也包括一些影響僅限于意大利舞臺的劇作家。
本書所探討的是最廣義的戲劇,即考察了戲劇制作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和人物的影響,其既聚焦于意大利戲劇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情況,也著眼于意大利戲劇在歐洲及世界戲劇史中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全景式的意大利戲劇史。
約瑟夫·法雷爾(Joseph Farrel),思克萊德大學意大利研究教授,著有《萊奧納爾多·夏夏》(Leonardo Sciascia)和《達里奧·福與弗蘭卡·拉梅:革命的丑角》(Dario Fo and Franca Rame: Harlequins of the Revolution)。他主編了關于哥爾多尼、達里奧·福、意大利黑手黨、普利莫·萊維(Primo Levi)和卡洛·萊維(Carlo Levi)的論文集,以及皮蘭德婁和達里奧·福的劇本集。他還翻譯了達里奧·福、哥爾多尼、萊奧納爾多·夏夏和溫琴佐·孔索洛(Vincenzo Consolo)等人創(chuàng)作的意大利戲劇和小說。
保羅·普帕(Paolo Puppa),威尼斯大學意大利戲劇史教授、藝術史系主任。他在戲劇研究方面著述頗豐,包括關于皮蘭德婁、達里奧·福、鄧南遮、易卜生、羅索·迪·圣·塞孔多(Rosso di San Secondo)的研究和兩部意大利舞臺史方面的著作。他創(chuàng)作的戲劇是意大利和其他國家都有上演。
孫伊,女,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所,文學博士,F(xiàn)任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雜志社。主要譯著有《電動蜻蜓》(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墨西哥早晨》(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新編劍橋印度史·莫臥兒和拉杰普特繪畫》(即將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