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是2023年北京市的高考狀元(網(wǎng)傳,但據(jù)官方核實是真的),這已經(jīng)是足以讓很多人羨慕的成績,但看了他的簡歷才知道,這不過是他18年生命里僅僅占了1/5的事!因為他除了公立體制的高考之外,還同時走了國際教育路線,自學了國外的課程,并拿到了國外名校的offer;他參加計算機方向的科研,也拿到了國內(nèi)所有針對這個年齡段的相關獎項,從而成為北大元培22年來首個打破新生不能進組做科研的歷史記錄的學生,大齊從大一第一學期就進了課題組。大齊的各科均衡發(fā)展,數(shù)學、英語都拿過國家各種獎項;他興趣愛好廣泛,很多方面都小有成績。同時,大齊從小學6年級開始一直做社會公益、志愿者活動,不斷持續(xù)到現(xiàn)在。還有一個令人驚嘆的事實,擁有這樣一份耀眼的成績單的孩子,竟然從來沒上過任何一節(jié)課外班!而大齊的媽媽王曉寧老師,是在北京四中這樣的名校工作25年的優(yōu)秀英語老師、班主任和年級組長,她在本書中分享這個孩子的成長故事,從過程解析到結果分享,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以及中西結合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堅持,一定能讓很多仍處在孩子教育困惑迷茫期的家長獲益。
王曉寧,20多年英語教學經(jīng)驗,曾任北京四中英語高級教師,北京四中優(yōu)秀園丁、優(yōu)秀年級組長,西城區(q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首師大研究生特聘碩士生導師,北大探月學院英語教學顧問,金融街潤澤學校教育、教學顧問,參與編寫出版多部學科專著。
孩子在嬰兒階段(0~3歲)?
善于學習,消除新手媽媽的恐懼坦然面對,生命的喜悅
愛的表達,含蓄與外放
有些習慣要趁早培養(yǎng)
讀書的習慣
探知的勇氣和能力
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受傷——孩子摔打著就長大了
第一次挨揍——不要認為他不懂,出手就要讓他記住
第一次叛逆——生命的尊重
第一次與家長分離——親情的牽絆
第一次外出旅行——教育的契機
孩子在幼兒階段(3~6歲)?
愛與親情——生命的港灣
善良——生命溫暖的底色
信任和自主
分擔與分享
欲望延遲
表現(xiàn)欲——自信的建立
名利心——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卻要靠才華教育旅行——世界的參差
犯了錯就該被罵嗎?
角色認知——我們有各自的生活
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被打——媽媽怎么做
第一次學鋼琴——培養(yǎng)堅韌的品格
第一次做作業(yè)——學習習慣的建立
孩子在小學階段(6~12歲)?
學習習慣和自主性的建立性別意識
玩游戲嗎?
運動之滑冰
風吹日曬之下的揚帆遠航
讀書
9歲才開始學英語
100 分
熊貓志愿者
愛的教育
如何說孩子才能聽
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遭遇挫敗——引導與建立
第一次去故宮——興趣的激發(fā)
第一次在火車上寫作業(yè)——培養(yǎng)強大的內(nèi)心
孩子在初中階段(12~15歲)?
學奧數(shù)嗎?報個課外班?
沉浸式學英語與利用零碎時間學英語在教育旅行中成長
機器人和信息編程
多技能時間規(guī)劃
培養(yǎng)積極的性格
我能改變世界
孩子的叛逆,媽媽的智慧
堅持或放棄——教育目標的明確
假期的忙碌和收獲
孩子在高中階段(15~18歲)?
擇校
選科
語文的逆襲之路
選擇不容易
既然做了,就盡力做好
媽媽的角色變化,忍受漸行漸遠的疏離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