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榮獲諾貝爾獎+普利策獎,比《活著》更早刻畫中國人的宿命與救贖,讀《活著》前,不妨先讀一讀《大地》,一部文字中有生命
定 價:49.8 元
《大地》以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為故事背景,講述了生活在安徽的農(nóng)民王龍與他的妻子阿蘭共同經(jīng)營家庭、慢慢致富的故事。
王龍勤勞肯干,傾注了大量的熱情在土地上;阿蘭吃苦耐勞,生兒育女,操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正當日子越過越好的時候,一場意外不期而至……
讀完《活著》,不妨再讀一讀比它更早的《大地》
1足本原文,忠于原作,翻譯大家王晉華多次訪問賽珍珠故居與紀念館,三年磨一劍嘔心力作。
2一經(jīng)面世,霸占全美暢銷榜21個月,接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小說獎。
3被翻譯成145種語言,享譽全球,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布什通過它了解到真正的中國,徹底改變西方人對中國的固有印象。
4引起魯迅、老舍、錢鐘書等民國大師激辯的百年好書。
5將林語堂與老舍的文學引薦向世界的文學伯樂,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使其風靡世界,自稱中文為其母語的美國女作家的成名之作。以其為底本改編的同名電影榮獲奧斯卡多項提名。
賽珍珠(18921973),即珀爾·賽登斯特里克·布克,賽珍珠是她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這位美國女作家出生于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出生幾個月后便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她在江蘇鎮(zhèn)江度過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8 歲時回到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的一所女子學院讀書。在那里學習4 年后,也就是1914 年,賽珍珠又返回中國來照顧患病的母親。她前前后后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為此,她把中文稱為她的第一語言,把鎮(zhèn)江稱為她的中國故鄉(xiāng)。就是在這期間,她寫下了描寫中國農(nóng)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該書出版于1931 年)。因為創(chuàng)作出這部優(yōu)秀作品,1932年她獲得美國普利策小說獎。同年,《大地》的續(xù)篇《兒子們》出版,1935 年《分家》出版,至此她完成了《大地》三部曲的創(chuàng)作。1938 年,她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賽珍珠在中國一邊教書,一邊寫作,至于為什么選擇教書這個職業(yè),她是這么說的,因為學生總能給她帶來新的信息,讓她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賽珍珠對西方的社會、文化和中國的社會狀況及文化習俗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她在觀察中國社會和各階層的狀況時,具有兩個視野、兩種眼光。因此,同樣是鄉(xiāng)村題材,同樣是對當時農(nóng)村階層及村民家庭復雜關(guān)系的描述,她對素材的篩選、表現(xiàn)的角度、人物的塑造和對人物的理解都有其獨特之處。所以,我們不妨這么說,賽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可能會為國人了解那一時期的中國農(nóng)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是我們認識20 世紀前半葉中國鄉(xiāng)村生活的一部優(yōu)秀作品。
賽珍珠熟悉西方和西方人,也熟悉中國和中國人,她所具有的這一中西方的比較觀,使她在刻畫人物形象時,更側(cè)重于對人的本性的描寫,對生兒育女、生老病死的描寫,對鄉(xiāng)村倫理習俗的描寫。正因為如此,盡管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她作品中的許多東西依然沒有過時,時至今日依然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在賽珍珠的筆下,農(nóng)民的家庭生活,婚姻狀況,父子、爺孫關(guān)系,妻妾、兄弟、叔嫂妯娌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兒子在青春期的躁動和逆反心理,老爺、少爺與奴仆丫鬟之間的關(guān)系,男人的情欲和底層淪為娼妓女子的無奈以及村民間的關(guān)系,等等,都得到了生動的描述和深刻的剖析。這些方方面面的關(guān)系犬牙交錯,構(gòu)成了一幅中國20世紀早期鄉(xiāng)村生活的豐富畫卷。
賽珍珠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這使她所描寫的人物都顯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比如說,阿蘭的樸實堅韌和吃苦耐勞與荷花的賣弄風情、百無聊賴、好吃懶做,老秦的勤勞、憨厚和忠誠與王龍叔叔的狡詐和好逸惡勞,王龍大兒子的愛慕虛榮與二兒子的精明務(wù)實,還有三兒子的緘默、執(zhí)拗,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難忘。另外,這部小說在語言風格和寫作技巧上也很有特點。作品語言簡明、通俗、古樸,大多是鄉(xiāng)村生活中的常用語匯,含有濃郁的泥土氣息,具有很強的代入感,令讀者覺得仿佛是在跟人物一起經(jīng)歷著作品中的那些事件。從語言的使用上也可看出這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而不是自然主義的小說,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們往往最終都能戰(zhàn)勝他們所處的逆境,獲得成功。因此,這部小說雖然寫了不少農(nóng)民的悲苦,卻并不帶有悲觀主義的色彩。
1938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賽珍珠在頒獎典禮上做了題為中國小說的演講。在這篇演講詞中,她用不小的篇幅闡述了中國小說敘事的特點(作為作家,她深受這一傳統(tǒng)的影響),她說中國人最喜歡的小說是用他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明晰、簡樸的語言,將故事娓娓道來,除了偶爾對一個地點或是人物做少許生動的描述外(這一描述剛剛好,而不至于影響到情節(jié)的進展),再不用別的什么技巧去延擱故事的發(fā)展。其實,賽珍珠在這里所講的,正是她《大地》三部曲中所采用的敘事方法和寫作風格。王晉華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23 年9 月24 日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美國作家,諾貝爾獎和普利策獎雙料得主。賽珍珠出生后隨父母來到中國,住在江蘇鎮(zhèn)江,長大成婚后又定居安徽宿州,在中國生活了近四十年。作為中國通,賽珍珠關(guān)注中國這片大地上平凡的生命,寫成《大地》一書,在全世界引起熱烈的反響。
譯者簡介
王晉華,中北大學外語系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英美文學研究與翻譯工作,曾在美國雪城大學訪問研究,對英美文化有切身體會。翻譯代表作有小說《瓦爾登湖》《傲慢與偏見》《了不起的蓋茨比》等。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